據多家日媒報道,日本政府公布 2025 年度授勛名單,《勇者斗惡龍》系列核心締造者堀井雄二與《惡魔人》《魔神 Z》作者永井豪雙雙榮獲旭日小綬章。這一始于 1875 年的國家勛章,專為表彰 “對國家公共事務或國際交流有顯著功績者”,而堀井雄二更成為日本首位獲此榮譽的游戲設計師,標志著游戲行業(yè)正式躋身日本核心文化認可序列。兩位橫跨游戲與漫畫領域的巨匠同獲殊榮,既是對個人職業(yè)生涯的至高肯定,更印證了日本流行文化從 “亞文化” 到 “國家文化名片” 的歷史性跨越。

一、雙璧傳奇:用半世紀鑄就文化符號
1. 堀井雄二:游戲界的 “國民童話締造者”
1954 年出生的堀井雄二,用近 40 年的堅守定義了日式 RPG 的黃金標準。1986 年,他以編劇與游戲設計師的身份推出《勇者斗惡龍》初代,與鳥山明(角色設計)、椙山浩一(音樂)組成 “黃金三角”,將晦澀的歐美奇幻改編為貼合日本社會的 “國民童話”—— 通過 “每 20 分鐘解鎖新城鎮(zhèn)” 的碎片化劇情,精準擊中泡沫經濟時代上班族的精神需求,讓 “下班當救世主” 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從紅白機到現代主機,他主導的系列作品早已超越游戲范疇:1988 年《勇者斗惡龍 3》發(fā)售引發(fā) 300 余名學生逃課搶購,催生日本 “游戲周末發(fā)售制”;如今史萊姆形象登上國稅廳納稅宣傳海報,地鐵用游戲主題曲作發(fā)車提示音,成為滲透日本社會的 “文化空氣”。即便在 2021 年鳥山明、2024 年椙山浩一相繼離世后,他仍堅守開發(fā)一線,讓系列新作始終承載著國民的情感寄托。
2. 永井豪:漫畫與機甲文化的拓荒者
比堀井雄二年長 9 歲的永井豪,是日本漫畫黃金時代的 “顛覆者”。1945 年出生的他,1967 年師從石森章太郎出道后,迅速以 “自我流” 創(chuàng)作打破傳統敘事框架:1972 年《魔神 Z》開創(chuàng) “超級機器人” 流派,奠定機甲動畫的核心范式;1972 年《惡魔人》則以 “人類與惡魔的身份博弈” 突破道德邊界,成為暗黑系漫畫的鼻祖;而《甜心戰(zhàn)士》更開創(chuàng)性塑造了女性戰(zhàn)斗主角形象。
近 60 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的作品被反復改編為動畫、影視與游戲,在全球圈粉無數。永井豪曾親赴二十多個國家推廣日本動漫,其筆下的機甲與英雄形象,成為海外觀眾認知 “日本流行文化” 的最初窗口,為如今的 “動漫強國” 地位埋下伏筆。
二、勛章背后:從 “低級娛樂” 到 “文化瑰寶” 的逆襲
1. 堀井雄二的感慨:游戲行業(yè)的 40 年 “正名之路”
“授勛不是我一人的榮譽,是所有玩家與從業(yè)者的共同成就。” 堀井雄二在感言中回溯的,是游戲行業(yè)的艱難升格史。他初入行時,電子游戲被視為 “低級娛樂”,甚至被曲解為 “犯罪根源”,孩子們玩游戲常遭師長叱責。而如今,日本游戲產業(yè)年營收超萬億日元,成為與汽車、動漫并駕齊驅的支柱產業(yè),《勇者斗惡龍》等作品更跨越國界,成為 “撫慰人心、賦予生存力量的文化載體”。
作為首位獲旭日章的游戲人,他特別強調:“這份榮譽證明游戲已被認可為與社會發(fā)展相關的事物。” 在他看來,“人生即角色扮演” 的創(chuàng)作哲學,恰是游戲能連接世代的核心 —— 從泡沫經濟到新冠疫情,一代代日本人在像素世界里 “組隊打怪”,獲得直面現實的勇氣。
2. 永井豪的堅守:“為趣味而生” 的創(chuàng)作初心
“能走漫畫之路是此生最大幸福,所有作品都源于對‘趣味’的追求。” 永井豪的感言道盡創(chuàng)作本質。他坦言生涯中既有《魔神 Z》的全民追捧,也有《惡魔人》的爭議批評,但始終以 “傳遞漫畫魅力” 為信念。這種純粹的創(chuàng)作觀,讓他的作品既保留童真熱血,又暗藏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思考,即便歷經半世紀仍具生命力。
對于作品的全球影響力,他謙遜表示 “若能為動漫繁榮盡綿薄之力,便已欣慰”。而這份 “無心插柳” 的成就,恰恰印證了日本流行文化的獨特穿透力 —— 以個體創(chuàng)作的真誠,抵達世界觀眾的內心。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74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