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戲稱為電影界的“撤檔元年”,自2月14日起,就有4部春節(jié)檔電影宣布撤檔,這一規(guī)模前所未見。撤檔的原因各不相同,而電影出品方的聲明大多含糊其辭。唯獨《我們一起搖太陽》直言不諱地指出:“檔期選擇出現(xiàn)了重大失誤”。
在激烈的熱門檔期競爭中,選擇撤檔是否有意義?業(yè)內(nèi)人士普遍認為,對于內(nèi)容不夠優(yōu)秀的影片而言,撤檔或許無法改變局面。例如,《紅毯先生》已有不少觀眾觀影,豆瓣評分超過5萬人,卻僅為6.8分。再次上映時,片方必須面對不佳的口碑,而觀眾對于再次推廣的興趣也可能大打折扣。此外,其他檔期也有新片的涌入,競爭同樣激烈。因此,對于口碑一般的電影而言,撤檔并未帶來太多好處。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大規(guī)模的撤檔影響了電影市場的秩序。撤檔行為讓觀眾們感受到,電影市場竟是如此輕浮,只要票房不達預期,片方就可以隨意撤檔,這有點像在“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