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宴飲,罄華戎、同醉泰和
出自宋代史浩《聲聲慢(喜雪錫宴)》:
風(fēng)收淅瀝,霧隱森羅。
群山萬玉嵯峨。
禁街車馬,銀杯縞帶相過。
胥濤晚來息怒,練光浮、都不揚(yáng)波。
最好處,是漁翁歸去,鼓棹披蓑。
況是東堂錫宴,龍墀驟,貂珰宣勸金荷。
慶此嘉瑞,明歲黍稌應(yīng)多。
天家預(yù)知混一,把瓊瑤、鋪遍山河。
這宴飲,罄華戎、同醉泰和。
注釋參考
宴飲
宴飲 (yànyǐn) 設(shè)宴聚飲 drink together in the party同醉
一同暢飲而醉。 宋 陳師道 《送張支使》詩:“白酒初同醉,黃花已戒寒?!薄端问贰ざY志十六》:“今得此嘉雪,思與卿等同醉?!?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他們有酒同醉,有被同共?!?/p>
泰和
(1).太平。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fēng)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參見“ 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dú)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眳⒁姟?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gao{1~1}全{1*1}國文》:“其至少數(shù)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fù)纖翳之留?!眳⒁姟?太和 ”。
史浩名句,聲聲慢(喜雪錫宴)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減字木蘭花——— 王哲〔元代〕
- 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姚鼐〔清代〕
- 勘會(huì)賀蘭溪主——— 王安石〔宋代〕
- 早春日山居寄城郭知己——— 于武陵〔唐代〕
- 寄題滑臺(tái)園亭——— 宋祁〔宋代〕
-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唐代〕
- 行香子——— 王哲〔元代〕
- 容管——— 陶弼〔宋代〕
- 霜天曉角·重來對(duì)酒——— 納蘭性德〔清代〕
- 漁家傲——— 凈端〔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