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沈復《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
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注釋參考
年幼
年幼 (nián yòu)年紀小。
三國演義.第十回:「王方欺他年幼,躍馬迎戰(zhàn)?!?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小姪當年年幼,不曾會過?!?h3>出神出神 (chūshén) 神情專注而發(fā)愣 be spellbound不覺
不覺 (bùjué) be unable to find 沒有發(fā)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不禁,不由得 cannot help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獡P沫《青春之歌》呀然
(1).張口貌;張開貌。 唐 孫樵 《書田將軍邊事》:“吾嘗伺其來,朔風正嚴,緩步坦途,日次一舍,固已呀然汗矣?!?宋 王禹偁 《歸云洞》詩:“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朝云出如嘔,暮云歸如吞。” 明 宋濂 《<清嘯后稿>序》:“穹亭邃館必壓以呀然之獸,鉅人元夫必冠以峨然之弁?!?清 曹寅 《江村雜詠·因是庵》:“呀然六窗開,獨設八關浄。”
(2).深廣貌。 唐 韓愈 《燕喜亭記》:“出者突然成邱,陷者呀然成谷?!?明 高攀龍 《三時記》:“山下立石楚楚,或呀然而為谷,或隱然而為洞。”
(3).開口笑貌。 唐 柳宗元 《東海若》:“ 東海若 呀然笑曰。”集注引 童宗說 曰:“呀然,笑貌?!?唐 羅隱 《后雪賦》:“ 鄒生 閲 相如 之詞,呀然解頤曰:‘善則善矣,猶有所遺?!?/p>
沈復名句,童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