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朝王吉昌《綠頭鴨四首》
道風(fēng)清。武簾交互經(jīng)營。聚三天、合和兩地,斡元宮、真氣流行。變剛?cè)帷⒂锡堦蝰R,應(yīng)七十、十候生成。走玉飛金,噴煙吸霧,相交水火迅當(dāng)鳴。六陰散、三陽鼎聚,丹品秀華英。香風(fēng)襯、金光透體,幾縷霞明。頓開基、頭頭性顯,徹大千、沙界縱橫。拉輕吹、徘徊踴躍,步云霄、體段崢嶸。非色非空,不增不減,海珍如意吐真晶。罄內(nèi)外、光華無礙,神用六通迎。先天貌、功成蕩蕩,無復(fù)能名。
混融成。大圓覺海崢嶸。性珠顯、恢弘祖意,慧風(fēng)通、虛谷傳神。有中無、無中有有,應(yīng)變處、廓爾縱橫。坦蕩融通,杳冥豁爽,澄澄一混體無榮。證動(dòng)靜、俱忘何在,觸處露圓明。如如貌、莫形莫狀,真凈真清。靈通像、不增不減,罄劫一段光榮。無限域、含容萬有,遍四海、三際充盈。荏苒沖虛,無離無壞,浩然一點(diǎn)括長生。證未有、巍巍極致,奇特體妍精。這模樣、人能悟入,與道同名。
貌幽玄?;斐煞ㄏ駸o邊。悟真常、靈明妙用,越驪珠、獨(dú)耀深淵。*真圣、穿山透壁,展威風(fēng)、入地升天。變化多方,神通揮霍,一輪炳耀頭孤圓。凈灑灑、難握難把,朗朗湛如然。無為相、高低莫測(cè),遠(yuǎn)近難詮。非空色、亦無二體,顯本來、清凈因緣。大千界、渾無*礙,證方寸、拍塞坤乾。究竟圓通,不離不即,堂堂恢廓體け然。括慧灼、天真至理,悟入奮威權(quán)。妙中妙、騰今跨古,無像功全。
體希夷。谷神玄牝?yàn)榛?。氣回蹙、三千六百,溯雙關(guān)、風(fēng)浪漣漪。繞金城、泥牛拉鳳,度玉徑、木馬參龜。七返歸真,九還復(fù)命,孕成魂圣瑞煙彌。念般若、不迷三昧,得岸證無為。超真境、紅光素艷,出入相隨。洞天瑩、清微灑落,恣陽魂、輕健風(fēng)馳。抉神耀、無涯炳輝,總輝開、千古容儀。清凈風(fēng)光,沖虛活計(jì),浩然一點(diǎn)頓無虧。放圣變、通天徹地,珠顯露摩尼。如如相、騰騰兀兀,處處瑤池。
以上王吉昌作品《綠頭鴨》共4首
注釋參考
內(nèi)外
內(nèi)外 (nèi-wài) 內(nèi)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inside and outside 內(nèi)外有別 本國和外國 domestic and foreign 內(nèi)外反動(dòng)派 兩邊 both sides 長城內(nèi)外 在…里面和在…外面;在…內(nèi)部和在…外部 both within and without 內(nèi)外夾攻 國內(nèi)外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內(nèi)外交困 宮里宮外 within and without of the palace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T葛亮《出師表》 內(nèi)外 (nèiwài) 在數(shù)量或時(shí)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around;about 五十年內(nèi)外光華
光華 (guānghuá) 光華:明亮的光輝 shine 這銀花滿月的庭院,迎看太陽發(fā)出燦爛的光華!——《為了周總理的囑托……》 光華 (guānghuá) 光彩明麗 splendor 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渡袝髠鳌?h3>無礙(1).沒有阻礙;沒有妨礙。 漢 揚(yáng)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與?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dú)無礙乎?”《紅樓夢(mèng)》第四一回:“有木頭的杯取個(gè)來,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無瞻顧地釘住說:‘如果你覺得告訴我是和 趙筠秋 無礙,還是請(qǐng)你直說罷!’”
(2).佛教語。謂通達(dá)自在,沒有障礙。 南朝 梁簡文帝 《da{1*1}法頌》:“我有無礙,共向圓常?!?宋 朱松 《書永和寺壁》詩:“道人法力真無礙,解遣龍孫吐浪花?!?/p>
神用
(1).神明的作用?!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絶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 劉良 注:“其不可窮究者,其唯神明之用者乎!”《隋書·高祖紀(jì)上》:“王受天明命,叡德在躬,救頽運(yùn)之艱,匡墜地之業(yè)……至德合於造化,神用洽於天壤。” 唐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外辦將出》:“宏規(guī)則天地,神用葉陶鈞?!?/p>
(2).精神的功能?!赌鲜贰ち喊哟笃鱾鳌罚骸疤有詫捄?,兼神用端嶷,在賊中每不屈意。”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詩:“詩書禮樂適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駐人之頽年?!?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萬回師 , 閿鄉(xiāng) 人也。神用若不足,謂愚而癡,無所知?!?/p>
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jiān)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shí)和。”參見“ 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se{1-1}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se{1-1}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yè)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眳㈤啞毒闵嵴摗し謩e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端问贰と首诩o(jì)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duì),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薄端问贰みx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jīng)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p>
王吉昌名句,綠頭鴨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