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英偉達的股價經歷了顯著的上漲,漲幅達到了25%,接近其歷史最高點。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隨著科技行業(yè)的巨頭們紛紛發(fā)布季度財報,包括Meta、微軟和Alphabet在內的英偉達主要客戶將向投資者更新他們對人工智能投資的預期。
今年8月底至9月初,英偉達的股價曾短暫下跌,但隨后迅速實現了反彈。當地時間周三,英偉達的股票小幅回落,收盤價為每股132.65美元,略低于6月份創(chuàng)下的135.58美元的歷史高點。目前,英偉達已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于蘋果。
作為人工智能熱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英偉達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的投資,包括Meta、OpenAI、Alphabet、微軟和甲骨文等,這些公司不斷推出需要大量使用英偉達GPU的技術和產品。
今年8月,英偉達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了122%,凈利潤翻倍至166億美元。此外,英偉達對第三季度的業(yè)績給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預測,并表示新款Blackwell架構人工智能芯片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數十億美元。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英偉達預計Hopper架構芯片的出貨量將在未來兩個季度繼續(xù)增長。
日本瑞穗銀行的分析師在周三的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英偉達將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芯片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他們預計英偉達的市場份額將達到約95%,并將目標股價設定為140美元。然而,分析師也提醒投資者注意潛在的風險,包括出口限制可能升級以及人工智能服務器支出大幅減少等。
英偉達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在上周的一次采訪中提到市場對Blackwell芯片的“瘋狂”需求時表示:“每個人都想擁有最多的芯片,每個人都想搶先一步。”他透露,每塊GPU的生產成本在3萬至4萬美元之間,并預計產能將在第四季度開始增加,持續(xù)至2026財年。
除了上述因素外,過去一個月英偉達股價的上漲還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9月23日的文件顯示,黃仁勛完成公司股票的拋售后,英偉達股價上漲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