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耆英問答
問:《贈耆英》的作者是誰?
答:贈耆英的作者是趙蕃
問:贈耆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贈耆英是宋代的作品
問:用世故欲巧,拙者終近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用世故欲巧,拙者終近德 出自 宋代趙蕃的《贈耆英》
問:用世故欲巧,拙者終近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用世故欲巧,拙者終近德 的下一句是 人皆笑髯曾,我獨長太息。
問:出自趙蕃的名句有哪些?
答:趙蕃名句大全
- 次韻虞永康讀易有作室中萬象本寬閒,門戶何曾頃刻關(guān)。未始有時觀太極,不終止處認兼山。人文自昔先犧昊,天賦云誰不也顏。有志未能今得友,從今迷路儻知還。
- 幽州謠舊來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邊見契丹。
- 示徒學道如撐逆水舟,篙篙著力莫隨流。忽然失腳翻身去,踏斷寒江月一鉤。
- 望蓬萊詞謹勸,見在好持修。浮名浮利何日了,勞神勞氣幾時休。塵世莫淹留。須早悟,三教理玄幽。擺脫恩山祛愛海,得歸蓬島赴瀛洲。只在此心
- 西湖即席和冷泉亭韻石溜寒泉山色陰,我來本不為花尋。愿分一滴清泉水,盡滌平生塵垢心。虛洞迂風橋畔過,急灘瀉月水痕深。襟期難與凡人道,好和滄浪濯足吟。
- 答司馬諫議書標簽:議論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明眼人前,猶涉路布。鳳棲不在梧桐樹。
- 祭社宵興燈前偶作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冠。夜鏡藏須白,秋泉漱齒寒。欲將閑送老,須著病辭官。更待年終后,支持歸計看。
- 古柟歌用嚴鄭公韻秀挹奇峰佳客對,凌空下視孤鴻背。夜□云□起山根,老蛟飛出崖裂痕。高高不放行云度,鳥語去來分曉暮。直疑種是萬年枝,定應(yīng)葉漬三危露。班輸腰斧頻□頭,婆娑巖壑□□愁?!蹩词朗铝巳鐗簦o聽江聲知幾秋。巴南刺史儒林文,憐汝抱才開鑒常。賡載長謠□理清,瓊鉤珠佩相聯(lián)響。
- 蘇幕遮 李公實索慵軒詞不梳頭,不洗面。餒在其中,吃飯心懷倦。無病閑眠身懶轉(zhuǎn)。有客來尋,問著仍慵喘。不燒香,不禮念。落魄婪耽,酬了今生愿。日用不勤功怎見。紫詔來宣,大道無為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