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民眾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子孫永保這地方。
注釋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陜西岐山東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模洪_荒墾田。
作:治理。一說始。
康:安康。
徂(cú ):往,指百姓來歸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天作問答
問:《天作》的作者是誰?
答:天作的作者是佚名
問:天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天作是先秦的作品
問:天作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周頌·清廟之什
問: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出自 先秦佚名的《天作》
問: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的下一句是 彼作矣,文王康之。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天作賞析
對于周人來說,岐山是一圣地:“周之興也,鸑鷟(yuè zhuó即鳳凰)鳴于岐山?!保ā秶Z·周語》)周人一系傳至古公亶父,居于豳地,“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伺c私屬去豳,度漆、沮。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保ā妒酚洝ぶ鼙炯o》)古公之前,后稷、公劉二位也是功勛卓著,《國語》之所以取岐山為周人興起的圣地,似是極度推崇古公之仁,從上引文可見,古公不僅仁愛本族,而且推仁愛于一再侵犯于己的異族,自然更是難能可貴,因而也更具備后世儒家所定的圣人品格。
《天作》是周頌中少有的提及具體地點的作品(另一篇是《潛》),它寫出了岐山?!睹娦颉氛f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詩集傳》則指為“祭大王之詩”,都認為祭祀的對象是人。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引季明德語,認為是“岐山之祭”,即《天作》的祭祀對象是岐山。其實,岐山是古公至文王歷代周主開創(chuàng)經(jīng)營的根據(jù)地,其后的伐商滅紂便是在此積蓄了力量?!短熳鳌愤@首詩,應該既是祭圣地,同時又是祭開創(chuàng)經(jīng)營圣地的賢明君主的。由于岐山之業(yè)為古公開創(chuàng),而文王后來由此遷都于豐,故《天作》應是在岐山對古公至文王歷代君主進行祭祀的詩。至于行祭之人,則非文王的繼承人武王莫屬。
“天作高山”,強調(diào)上天賜予岐山這塊圣地。周人重視天賜,視為吉祥,連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載,天作之合?!保ā洞笱拧ご竺鳌罚┨熨n岐山之后,在這根據(jù)地上積蓄力量尚須人為,詩中便主要寫這一過程。之所以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為他們確實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滅商雖然完成于武王,但文王之時已顯示出周將代商的必然趨勢,紂王囚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緩而無法阻遏這一歷史發(fā)展。岐山圣地經(jīng)營到文王之世,已為武王積蓄了足以滅商的雄厚實力,包括姜尚這樣足以輔成偉業(yè)的賢臣。“岐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開創(chuàng)的一條通向勝利之路。
將對圣地、圣人的歌頌融為一體,著力描寫積蓄力量的進程,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天作》一詩,便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又富氣勢。短短七句,有如此藝術(shù)效果,可見詩歌作者的非凡手筆。
- 夜坐天寒人倍爽,夜靜雨初暄。舊稿詩重定,新編手自繙。相親燈不厭,共坐意忘言。獨笑重城里,千家正夢魂。
- 題南明木末禪扃小徑通,杖藜春晚日沖融。四圍多色參空遠,一帶溪光入座雄。俯仰舊游渾似夢,琢磨新句愧難工。浩歌笑指城隅路,和氣分明醉眼中。
- 餞高仁卿農(nóng)丞奉使還北別來五度見重陽,草草賓朋共此觴。聽得酒邊新句子,可人負味故難忘。
- 急雨陰云屯硤口,急雨過城頭。白舫投沙峽,青簾卷市樓。漂搖爭闔戶,壅溢共疏溝。抽得驅(qū)蠅手,題詩慰旅愁。
- 吳孫王墓闔閭城南荒之捕,昔誰葬者孫豫州。久無過客為下馬,時有牧童來放牛。居然珍寶出光怪,識者夜見蹤共由。玉環(huán)金碗到城市,土花不蝕馀千秋。州家廉問亟封守,賊曹掩骼窮奸偷。已知共中有可俗,亦恐未免無窮憂。當時義師奮四海,少日已無袁與劉。英雄異志凜如在,暴露無乃為神羞。人生浮脆無可料,螻蟻烏鳶從所求。高陵勸爾一杯酒,自古南山能錮不。
- 重將重將白發(fā)旁墻陰,陳跡茫然不可尋?;B總知春爛熳,人間獨自有傷心。
- 試筆誰遣毛州刺史來,間窗終日共徘徊。龍窺石澗新臨硯,鶴舞松煙乍試煤。茅舍寒深題未遍,玉堂月冷夢空回。笑予得爾渾無用,惆悵臨風寫八哀。
- 陪鄭王相公賦筵前垂冰,應教依韻窗外虛明雪乍晴,檐前垂霤盡成冰。長廊瓦疊行行密,晚院風高寸寸增。玉指乍拈簪尚愧,金階時墜磬難勝。晨餐堪醒曹參酒,自恨空腸病不能。
- 漁家傲·千古龍蟠并虎標簽:送別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龍蟠并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 雁萬里銜蘆別故鄉(xiāng),云飛水宿向瀟湘。數(shù)聲孤枕堪垂淚,幾處高樓欲斷腸。度日翩翩斜避影,臨風一一直成行。年年辛苦來衡岳,羽翼摧殘隴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