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漢謠,指漢樂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詩歌。什,《詩經(jīng)》的雅、頌,以十篇為一卷,稱為“什”,后來便以“什”指詩篇。
涇渭各清渾,涇水、渭水一清一濁,合流時清濁分明,涇渭各清渾即指涇渭分明。
論詩三十首·其一問答
問:《論詩三十首·其一》的作者是誰?
答:論詩三十首·其一的作者是元好問
問:論詩三十首·其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論詩三十首·其一是金代的作品
問:論詩三十首·其一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 出自 金代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其一》
問: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 的下一句是 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問:出自元好問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好問名句大全
論詩三十首·其一賞析
類似的觀點還屢見于元好問其他詩文中,值得征引。如卷一《贈答楊奐然》:“詩亡又已久,雅道不復陳。人人握和璧,燕石誰當分?!本砥摺顿涀嫣瞥肌罚骸霸姷缐膹蛪模阅軒兹恕胗窈卧?,風光只自新?!本矶秳e李周卿》:“風雅久不作,日覺元氣死。詩中柱天手,功自斷鰲始。古詩十九首,建安六七子。中間陶與謝,下逮韋柳止。”卷三十六《東坡詩雅引》:“五言以來,六朝之陶謝、唐之陳子昂、韋應物、柳子厚最為近風雅。自余多以雜體為之,詩之亡久矣?!边@些言論一再感嘆詩道消亡,并指出了詩道消亡的具體時間,可以見出元好問的關切之情及其苛嚴的雅正觀點,可以與該詩相互參證,為該詩前兩句作注。據(jù)此,我們可以肯定,《論詩三十首》是針對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的。
元好問在《中州集》卷十《辛愿小傳》中論及詩壇現(xiàn)狀,指出:“南渡以來,詩學為盛。后生輩一弄筆墨,岸然以風雅自名,高自標置,轉相賣販,少遭指摘,終死為敵。一時主文盟者,又皆泛愛多可,坐受愚弄,不為裁抑,且為激昂張大之語從臾之,至比曹、劉、沈、謝者,肩摩而踵接,李杜而下不論也。敬之(辛愿)業(yè)專而心通,敢以是非黑白自任。”南渡指宣宗貞祐二年(1214)金室遷都汴京一事。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文字不僅道出了當時詩壇真?zhèn)尾槐?、紛紜迷亂的現(xiàn)狀,而且還表明這一現(xiàn)狀除元好問之外,還為辛愿等有識之士所共嫉。辛愿(?-1231)字敬之,號女幾山人、溪南詩老,福昌人,為元好問的三知己之一。元好問創(chuàng)作《論詩三十首》時,辛愿也在三鄉(xiāng)。同時匯集三鄉(xiāng)的還有元好問的另一位知己李汾和他的世交趙元以及劉昂霄、魏璠、麻革、孫邦杰等眾多詩友(參見卷五十八《繆輯年譜》)。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少不了詩詞唱和,議論詩文,評騭人物,其中劉昂霄善于言辯,談玄論人,獨步一時,“愈叩愈無窮”(《中州集》卷七),而辛愿尤嚴于論詩,“發(fā)凡例,解絡脈,審音節(jié),辨清濁,權輕重,片善不掩,微纇必指,如老吏斷獄,文峻網(wǎng)密,絲毫不相貸”(《中州集》卷十),這種嚴謹認真的批評精神,與元好問自己后來所總結的“量體裁,審音節(jié),權利病,證真贗,考古今詩人之變,有戇直而無姑息”(卷三十九《答聰上人書》)的批評態(tài)度,如出一輒,最得元好問的贊賞,元好問后來有“文章得失寸心知,千古朱弦屬子期。愛殺溪南辛老子,相從何止十年遲”(卷十三《自題中州集后》)的詩句。而元好問一向重視“師友講習”(《中州集》卷十),作為知己,他們必然互相交流心得,切蹉詩藝,所謂“漢謠魏什久紛紜”的現(xiàn)象一定在他們的講習范圍之內(nèi)??上猎傅热说淖h論未能傳世,元好問則借此契機,寫下《論詩三十首》,流傳后世,因此不妨說,《論詩三十首》是他與辛愿等詩壇同仁切蹉詩藝的產(chǎn)物,多少還包含了辛愿等人的觀點。
詩中“正體無人與細論”一句似乎不合實際,因為至少有辛愿等人與他“細論正體”。它主要是針對“一時主文盟,又泛愛多可,坐受愚弄,不為裁抑”的現(xiàn)象,有感而發(fā),而當時的“主文盟者”是趙秉文、李純甫等人。趙秉文一生“以道德仁義性命禍福之學自任,沉潛于六經(jīng),從容乎百家”,其“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之,至五言則沉郁頓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淵明”(卷十七《閑閑公墓銘》)。在詩學觀念上,元好問宗尚雅正,與趙秉文相近,在感情關系上,這時與趙秉文已有交往,后來更成為其高足。因此,《論詩三十首》的批評矛頭不會指向趙秉文一派,而主要指向李純甫等人。李純甫(1177-1223)字之純,號屏山居士。劉祁《歸潛志》卷八有段記載,可以見出他“泛愛多可”的特點:“李屏山,雅喜獎拔后進,每得一人詩文有可稱,必延譽于人。然頗輕許可,趙閑閑嘗云:‘被之純壞卻后進,只獎譽,教為狂’。”對此,元好問也有同感,只是措辭要委婉一些,說他“好賢樂善,雖新進少年游其門,亦與之爾汝交,其不自貴重如此”(《中州集》卷四)。李純甫作為南渡后詩壇領袖之一,不但不能主持風雅正道,辨別正偽,反而推波助瀾,致使詩壇更加迷亂,這自然要為重視風雅正體的元好問所不滿。所以,他創(chuàng)作《論詩三十首》,要“暫教涇渭各清渾”,在第一首序論性質的詩中,就暗暗歸咎于李純甫這樣的詩壇領袖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正本清源、辨別正偽的作用,這正是整個《論詩三十首》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其現(xiàn)實意義的關鍵所在。
-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浪跡隨方寄,窮途觸事諳。雨逢春甲子,江滿地東南??汪W霜前落,詩情酒外酣。上方愁獨往,藜杖許同參。
- 宮詞九月飛霜天地清,未央前殿燕簪纓。欲知重谷為先務,八彩眉間喜順成。
- 石州慢(和趙見獨書事,見獨善鼓琴)天迥樓高,日長院靜,琴聲幽咽。昵昵恩情,切切言語,似傷離別。子期何處,漫高山流水,又逐新聲徹。仿佛江上移舟,聽琵琶凄切。休說。春寒料峭,夜來花柳,弄風搖雪。大錯因誰,算不翅六州鐵。波下雙魚,云中乘雁,嗣音無計,空嘆初謀拙。但愿相逢,同心再綰重結。
-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 二中葉遭閔。副內(nèi)多違。悠悠靈貺。爰有適歸。于昭睿后。撫運天飛。凝居中縣。神動外畿。
- 賀新郎寶扇驅纖暑。又凄涼、蒲觴菰忝,異鄉(xiāng)重午。巧索從來無人系,惟對榴花自語。也何用、謳秦舞楚。生愧孟嘗攙一日,嘆三千、客汗揮成雨。如伯始,謾臺傅。循環(huán)浩劫無終古。但坤牛、乾馬抽換,是長生譜。安得箋天天便許,歸煉金翁木父。問海運、爭如穴處。一笑流行還坎止,算陳陳、往事俱灰土。南墅鶴,想思主。
-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蘇子瞻吃惠州飯,黃魯直度鬼門關。今日君行清淚落,他年勛業(yè)勒燕山。
- 詠晴愁眼東西萬里晴,山云斜度水風清??托袣q晚忽春盡,看到枯林綠葉成。
- 玉蝴蝶以三闋見寄,輒次其韻坐久燈花開盡,暗驚風葉,初報霜寒。冉冉年華催暮,顏色非丹。攪回碭、蛩吟似織,留恨意、月彩如攤。慘無歡。篆煙縈素,空轉雕盤。何難。別來幾日,信沈魚鳥,情滿關山。耳邊依約,常記巧語綿蠻。聚愁窠、蜂房未密,傾淚眼、海水猶慳。奄更闌。漸移銀漢,低泛簾顏。
- 謝王炳之惠石香鼎薰爐宜小寢,鼎制琢晴嵐。香潤云生礎,煙明虹貫巖。法從空處起,人向鼻頭參。一炷聽秋雨,何時許對談。
- 為古艾鄭子剛賦可軒不容不辨屋三間,出好扃幽退隱閑。我蔽一言郡記取,黃扉未必似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