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慧空《通海井》:
疾風(fēng)駕海生春潮,巖根石井澹不搖。
是中何曾得通理,而以名字懸?guī)r腰。
道人眼空君勿怪,大小混融無(wú)雜壞。
呼僮探井濡硯時(shí),是君硯中有滄海。
注釋參考
何曾
何曾 (hécéng) 反問(wèn)表示未曾 never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huì)成為總統(tǒng)?通理
(1).通曉事理?!兑住だぁ罚骸熬狱S中通理?!?三國(guó) 魏 曹操 《議復(fù)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達(dá)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傳》第五回:“你兒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腳?!?/p>
(2).共通的道理?!度龂?guó)志·蜀志·秦宓傳》:“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説,甚是通理?!薄赌鲜贰ば炝w之傳》:“臣以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宋 曾鞏 《正長(zhǎng)各舉屬官誥》:“蓋上下之體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務(wù),此古今之通理也?!?/p>
(3).猶統(tǒng)理。 漢 荀悅 《漢紀(jì)·成帝紀(jì)四》:“臣聞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 王禹偁 《與馮伉書》:“今有 商於 之命,而親友間往往相唁,誠(chéng)以閤下通理是郡也?!?/p>
(4).連通的紋理。 唐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詩(shī):“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wú)附枝,中心有通理?!?/p>
名字
名字 (míngzi) name 人的稱號(hào)。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舊說(shuō)上古嬰兒出生三個(gè)月后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并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并取“字” 事物的名稱 一所學(xué)校的名字懸?guī)r
懸崖。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又別夢(mèng)見(jiàn)懸?guī)r峙壁,鬱然若似青嶂?!?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故其處懸?guī)r,猶有五色焉?!?艾青 《光山》詩(shī):“而最魅人的花朵,卻開在懸?guī)r的邊沿。”
釋慧空名句,通海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