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宋庠《讀賈誼新書》:
誰(shuí)謂賈生學(xué),兼之文帝朝。
死憂王墜馬,生賦鵩如鸮。
被召宣溫密,矜功絳灌驕。
勤勤論五餌,史筆未相饒。
注釋參考
勤勤
勤勤 (qínqín) 懇切至誠(chéng) earnest;sincere 雅意勤勤 勤苦;努力不倦 toil;diligent五餌
《漢書·賈誼傳贊》:“及欲試屬國(guó),施五餌、三表以係單于,其術(shù)因以疏矣。” 顏師古 注:“賜之盛服車乘以壞其目;賜之盛食珍味以壞其口;賜之音樂(lè)、婦人以壞其耳;賜之高堂、邃宇、府庫(kù)、奴婢以壞其腹;於來(lái)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娛樂(lè),親酌而手食之,以壞其心:此五餌也。”原為 賈誼 提出的懷柔、軟化 匈奴 的五種措施,后泛指籠絡(luò)外族的種種策略。 唐 李白 《自廣平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詩(shī):“方陳五餌策,一使胡塵清?!?王闿運(yùn) 《御夷論一》:“五餌豢蔽,效于 蒙古 ,和之上者也?!?/p>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cè)。 三國(guó)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zhǎng)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yàn)之,見(jiàn)史筆之失?!?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后代美談耳?!?/p>
(2).指修史之筆?!稌x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jù)太學(xué)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shí)執(zhí)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p>
(3).指執(zhí)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guó)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p>
(4).史家記敘史實(shí)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游》詩(shī):“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xué),無(wú)史筆?!?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xué)之筆,應(yīng)該分別開(kāi)?!?/p>
相饒
(1).饒恕;寬容。 前蜀 牛嶠 《楊柳枝》詞之三:“橋北橋南千萬(wàn)條,恨伊 張緒 不相饒?!?宋 朱熹 《春雪用韓昌黎韻同彭應(yīng)之作》:“ 東皇 應(yīng)好事,避舍亦相饒。”《再生緣》第七回:“小二魂飛雙膝跪,公子大叫乞相饒?!?/p>
(2).好言寬慰。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三:“怪異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圖?此相饒耳。”
宋庠名句,讀賈誼新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