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乾隆《讀項羽紀》:
鹿走荒郊壯士追,蛙聲紫色總男兒。
拔山扛鼎興何暴,齒劍辭騅志不移。
天下不聞歌楚些,帳中唯見嘆虞兮。
故鄉(xiāng)三戶終何在?千載烏江不洗悲。
注釋參考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籍 長八尺餘,力能扛鼎?!庇郑骸傲Π紊劫鈿馍w世?!薄对企牌呋`》卷七八:“力則拔山扛鼎,倒拽九牛;誦則一日萬言,五行俱下?!薄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鞍紊娇付χx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奸徒,急償夙債。” 清 吳雷發(fā) 《說詩菅蒯》十二:“雕冰鏤石,小才也;拔山扛鼎,大才也?!?/p>成語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拔山扛鼎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庇郑骸坝谑琼椡跄吮杩犊?,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笔褂美錆h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齒劍
猶伏劍。指被殺害或zi{1-1}殺。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則 伊生 抱明允以嬰戮, 文子 懷忠敬而齒劍,固其所也?!?唐 陳子昂 《為副大總管屯營大將軍蘇宏暉謝表》:“遂得齒劍餘魂,更參授鉞之任?!?清 徐乾學 《馬文毅公廣西殉難始末》:“如其不濟,惟有與妻子同齒劍死?!?/p>
乾隆名句,讀項羽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