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兮匵藏,道貌兮山臞
出自宋代趙汝騰《與張草廬予欲嗣奏聘君草廬寄聲止予歌以答之》:
姑蔑之墟,郡郭之隅。
幽閴兮陋巷,卑渫兮繩樞。
真人兮匵藏,道貌兮山臞。
有時兮過市,徐行兮當車。
天津游兮聞鵑而慨漢,鹿門登兮采藥而躊躇。
明月兮嘯詠,白云兮卷舒。
我評其人,陶邵之徒。
疇昔歲兮司銀臺,力抗疏兮徵玉廬。
朝奏墨兮欲下,暮出晝兮尼。
諸君一笑兮草芥,余三惜兮璠玙。
擬箋天兮嗣請,近因風兮止余。
仰高致兮慕予,積卑忱兮原攄。
善不進兮不已,終當諒乎純愚。
注釋參考
真人
真人 (zhēnrén) 親身和活著的人 in the flesh; actual person 在銀幕上…但決非真人 道教稱有養(yǎng)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稱號 immortal道貌
(1).修道者的容貌?!短綇V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xù)仙傳·李玨》:“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 漢鐘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p>
(2).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yǎng)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 ,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p>
(3).道學(xué)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 魯迅 《花邊文學(xué)·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xué)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著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儼然。”
(4).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xù)仙傳·李玨》:“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 漢鐘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p>
(5).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yǎng)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 ,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p>
(6).道學(xué)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 魯迅 《花邊文學(xué)·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xué)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著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儼然?!?/p>
趙汝騰名句,與張草廬予欲嗣奏聘君草廬寄聲止予歌以答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送朱臺符學(xué)士關(guān)西巡撫——— 魏野〔宋代〕
- 趙和之自鶴鳴泛舟歸城次韻——— 王灼〔宋代〕
- 壽馬裕齋觀文右山之高,三章,章四句——— 陳著〔宋代〕
- 壽星相——— 仇遠〔宋代〕
- 過臨平二首——— 方回〔宋代〕
- 送蕭穎士赴東府,得往字——— 佚名〔唐代〕
- 哭張籍——— 賈島〔唐代〕
- 紹興以后時享二十五首——— 真宗〔宋代〕
- 和永叔內(nèi)翰戲答——— 梅堯臣〔宋代〕
- 憶遠曲——— 許琮〔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