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五都會,卓錐爭比閭
出自元代楊維楨《招農(nóng)篇》:
京城五都會,卓錐爭比閭。
朱樓矗隘址,繡甍夾通衢。
酒削饗列鼎,販脂來駟車。
東家見妖麗,西舍聞笙竽。
劬劬農(nóng)家子,住在三家墟。
一日出京市,歸不把犁鋤。
千金賣恒產(chǎn),買屋京城居。
京城豈不美,咄嗟異榮枯。
貨殖非吾法,守望非吾徒。
仰屋視門傅,壁立檐無儲。
卻歸卜丘首,鄰里相揶揄。
嗟嗟食田子,食技汝不知。
食田可久業(yè),圣主方捐租。
注釋參考
京城
京城 (jīngchéng) 指國都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都
(1). 戰(zhàn)國 齊 所設(shè)的五個(gè)行政區(qū)劃。約當(dāng)于其他各國的郡?!稇?zhàn)國策·燕策一》:“王( 齊宣王 )因令 章子 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 燕 ?!薄妒酚洝ぱ嗾俟兰摇罚骸拔宥贾??!?司馬貞 索隱:“五都即 齊 也。按,臨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漢 以 洛陽 、 邯鄲 、 臨菑 、 宛 、 成都 為五都?!稘h書·食貨志下》:“遂於 長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長安 東西市令及 洛陽 、 邯鄲 、 臨甾 、 宛 、 成都 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2) 三國 魏 以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改 許縣 為 許昌縣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
(3).五方都會。泛指繁盛的都市?!段倪x·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少曾遠(yuǎn)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自朝之聞人,以及五都之伯長群吏,皆厚其餼賂。”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
卓錐
立錐。 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干馬因論伯時(shí)畫天馬圖》:“ 西河 驄作蒲萄錦,雙瞳夾鏡耳卓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路傍先有一峯,圖鋭若標(biāo),從此而亂峯漸多,若卓錐,若駢指,若列屏,俱環(huán)映於大山之東。”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即使赤貧之家,卓錐無地,欲藝時(shí)花而不能者,亦當(dāng)乞諸名園,購之擔(dān)上?!?/p>
比閭
木名。即棕櫚?!兑葜軙ね鯐罚骸?白州 比閭,比閭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孔晁 注:“ 白州 東南,蠻與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朱右曾 校釋:“愚謂比閭即‘并閭’也?!侗静菔斑z》云:櫚木出 安南 ,性堅(jiān),紫黑色。有花紋者名曰‘花閭’?!?/p>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比、閭為古代戶籍編制基本單位。后因以“比閭”泛稱鄉(xiāng)里。 宋 蘇洵 《議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則老姦大猾束手請死?!?清 劉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黨之間,相效而成俗?!?/p>
楊維楨名句,招農(nóng)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