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三界一彈指,善行何曾有轍跡
出自宋代程公許《雁湖先生揆初在旦某以家藏唐畫熾盛光如來像》:
十方世界香水海,如微塵數(shù)無邊億,諸佛各以本誓愿,遍坐道場(chǎng)作饒益。
稽首兩足熾盛光,具有廣大神通力。
剛風(fēng)其上羅諸天,日月宿與梵釋。
手持宮殿充妙供,雨香花云作嚴(yán)飾。
慈悲為車眾寶聚,載以萬行波羅蜜。
周游三界一彈指,善行何曾有轍跡。
我曾禮足持秘呪,寶繪偶得唐人筆。
素縑一同步幾斷爛,丹青慘澹古顏色。
巍巍趺坐寶蓮臺(tái),冠佩環(huán)趨星拱極。
未論畫手入何品,成壞難以有相詰。
龍?zhí)焓刈o(hù)敢不戒,一會(huì)靈山儼如昔。
恭惟雁湖老尊宿,佛為地位人不識(shí)。
偶年與世作依怙,意倦還歸弄泉石。
愿持畫本祝修齡,往與凈名分增席。
刀兵之劫遍大地,三界同聚一火宅。
要面開土運(yùn)悲心,立大津梁拯群溺。
豈同小乘專利己,塊守空山縛禪寂。
金輪慈光耀今古,愿與我公占?jí)奂?br>向來摩頂經(jīng)授記,堅(jiān)拂許令親入室。
夜深急雪欲齊腰,不室?guī)r前好消息。
注釋參考
周游
周游 (zhōuyóu) 到各處游歷;走遍 travel across (或 round) 乘船周游世界三界
(1).佛教指眾生輪回的欲界、se{1-1}界和無se{1-1}界。見《俱舍論·世分別品》。 晉 慧遠(yuǎn)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界流動(dòng),以罪苦為場(chǎng)。化盡則因緣永息,流動(dòng)則受苦無窮?!?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三界里,有取總災(zāi)危。”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莊子 見道十三四, 列子 見道十七八,丁da{1*1}法之未東,皆未脫離三界。”道教沿用其說而稍異。 唐 呂巖 《敲爻歌》:“似此逍遙多快樂,遨游三界最清奇?!?/p>
(2).猶三屆,三期?!对贰みx舉志二》:“都監(jiān)歷三界,陞務(wù)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wù)使歷三界,陞提領(lǐng)?!?/p>
一彈指
佛家語?!斗ㄔ分榱帧肪砣渡o律》:“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yù),二十羅預(yù)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后來詩文多作“一彈指頃”,表示極短的時(shí)間。 唐 白居易 《禽蟲》詩之八:“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bào)恩讎?!?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銘》:“盡付闍維三昧火,一彈指頃等虛空。” 趙樸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huì)堂作》詞之一:“一彈指頃 恒 沙涌,樓殿重重?!?/p>
善行
善行 (shànxíng) 慷慨的捐獻(xiàn) benefaction 使人免受折磨、懲罰或痛苦的仁慈行為 mercy何曾
何曾 (hécéng) 反問表示未曾 never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huì)成為總統(tǒng)?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端囄念惥邸肪砥咭灰?晉 棗據(jù)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dú)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p>
(2).痕跡?!独献印罚骸吧菩袩o轍跡,善言無瑕讁?!?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jī)。”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zhàn)?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今治亂之機(jī),轍跡可見也?!?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p>
見“ 轍跡 ”。
程公許名句,雁湖先生揆初在旦某以家藏唐畫熾盛光如來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