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借留、幾曾留得,來鴻空怨秋老
出自宋代劉辰翁《謁金門(李府尹美在)》:
待借留、幾曾留得,來鴻空怨秋老。
至今父老依依恨,猶說李將軍好。
東門草。
早不為東風(fēng),遮卻長安道。
馀民如槁。
愿金印重來,洪都開府,定復(fù)幾時到。
秋江鷺,尤記當(dāng)年潦倒。
滄洲無復(fù)華皓。
朝饑墮淚荒田雨,洗憶窩蜂敗掃。
天能報。
看鳳燭亭亭,玉樹寬人抱。
風(fēng)霜善保。
但逢驛寄書,無書寄語,要說趨朝早。
注釋參考
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喬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喬弁 前假竹符,俾臨 巴郡 。一心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傳》:“﹝ 咸平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 承矩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 陳鎰 ﹞嘗以議事還朝、民訛傳得代,遮道借留者數(shù)千人。”參見“ 借寇 ”。
幾曾
幾曾 (jǐcéng) 何曾;何嘗 when 在他重病期間,我?guī)自菜^一夜怨秋
悲秋。 唐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詩:“露下晚蟬愁,詩人舊怨秋。” 唐 司空圖 《秋景》詩:“景物皆難駐,傷春復(fù)怨秋?!?/p>
劉辰翁名句,謁金門(李府尹美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