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學梅福隱,余從伯鸞邁
出自唐代孟浩然《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譙縣界。
幸值西風吹,得與故人會。
。
君學梅福隱,余從伯鸞邁。
別后能相思,浮云在吳會。
注釋參考
梅福
漢 九江郡 壽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當政,乃棄家隱居。后世關于其成仙的傳說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閩 粵 ,多有其所謂修煉成仙的遺跡。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適 《封丘作》詩:“乃知 梅福 徒為爾,轉(zhuǎn)憶 陶潛 歸去來?!?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訪 葛洪 。”
伯鸞
(1). 漢 梁鴻 的字。 鴻 家貧好學,不求仕進。與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織為業(yè)。夫婦相敬有禮。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后因以“ 伯鸞 ”借指隱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東南行》詩:“試逐 伯鸞 去,還作 靈均 行?!?宋 蘇軾 《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之二:“非無 伯鸞 志,獨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無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與妻共隱之意。”
(2).作為賢丈夫的代稱。 唐 劉長卿 《送子壻崔真父歸長城》詩:“送君卮酒不成歡,you{1~1}女辭家事 伯鸞 。”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聯(lián)姻》:“念伊少年,影形弔處,相依有 伯鸞 。”
孟浩然名句,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