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冠卿《赤玉簫》:
玉簫早入涼王墓,弓劍衣冠只同處。
千年邂逅出人間,顏色聲音幸如故。
云門曲譜不分明,趙瑟齊竽各自名。
傳看樂(lè)府無(wú)人識(shí),此簫收聲甘棄擲。
注釋參考
玉簫
(1).玉制的簫或簫的美稱。《晉書(shū)·呂纂載記》:“ 即序胡 安據(jù) 盜發(fā) 張駿 墓,見(jiàn) 駿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宋 齊愈 《八寶妝》詞:“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斷,玉簫聲在何處?”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又詠梅》詞:“玉簫吹夢(mèng),金釵劃影,悔不同擕?!?/p>
(2).人名。傳說(shuō) 唐 韋皋 未仕時(shí),寓 江夏 姜使君 門館,與侍婢 玉簫 有情,約為夫婦。 韋 歸省,愆期不至, 簫 絕食而卒。后 玉簫 轉(zhuǎn)世,終為 韋 侍妾。事見(jiàn)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宋 史達(dá)祖 《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詞:“身是客,愁為鄉(xiāng)。算 玉簫 猶逢 韋郎 ?!?清 秋瑾 《翠樓怨·題王澤寰亡姬吳氏遺像》詞:“但恐 玉簫 難再,愁煞 韋皋 ?!?/p>
弓劍
(1).弓與劍?!抖Y記·曲禮上》:“受弓劍者以袂?!薄痘茨献印镎撚?xùn)》:“古之兵,弓劍而已矣?!?/p>
(2).指武藝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shī):“ 道安 本儒士,頗擅弓劍名。” 宋 葉適 《贈(zèng)李秀才肖舒》詩(shī):“寺傳弓劍煙嵐外,門掩詩(shī)書(shū)浪泊間?!?明 陳子龍 《中都》詩(shī):“ 涂山 弓劍地,千載頌苞桑?!?/p>
(3).傳說(shuō) 黃帝 騎龍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墜帝弓。又 黃帝 葬 橋山 ,山崩,棺空,唯劍存。見(jiàn)《史記·封禪書(shū)》、 漢 劉向 《列仙傳·黃帝》。后因以“弓劍”為對(duì)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詞。《魏書(shū)·肅宗紀(jì)》:“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guó)道中微,大行絶祀?!?隋 牛弘 《隋文帝頌》:“慕深考妣,哀纏弓劍?!?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詩(shī):“先帝弓劍遠(yuǎn),小臣餘此生?!?清 徐枋 《顧氏松風(fēng)寢記》:“而事關(guān)故國(guó),莫不動(dòng)先王弓劍之思焉?!?/p>
衣冠
衣冠 (yīguān) 衣服和禮帽 clothes and hat 服飾 dress 衣冠不整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gentle 衣冠之弟同處
(1).共存一處;同居。 漢 袁康 《越絕書(shū)·外傳記枕中》:“ 范子 曰:‘臣聞陰陽(yáng)氣不同處,萬(wàn)物生焉?!薄毒┍就ㄋ仔≌f(shuō)·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婦,子媳俱無(wú),止與一婢同處?!?/p>
(2).謂共同相處;同處于?!逗鬂h書(shū)·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xùn)?!?宋 蘇軾 《策別十二》:“民不知信則不可與久居於安,民不知義則不可與同處?kù)段??!?/p>
楊冠卿名句,赤玉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何事愛(ài)高隱,但令勞遠(yuǎn)思。
- 避地本安元結(jié)洞,擁書(shū)猶記贊公房作者:葛立方作品:次韻伯父工部見(jiàn)慶塵忝之什
- 平生孤負(fù)僧床睡,準(zhǔn)擬如今處處還
- 屢向曲池陪逸少,幾回戎幕接玄暉。作者:清江作品:月夜有懷黃端公兼簡(jiǎn)朱孫二判官
- 得句硯中秋月減,覓題池上晚花添作者:趙湘作品:留連李寺丞吟詩(shī)閣
- 小詩(shī)如秋菊,艷艷霜中明作者:蘇軾作品:次韻孫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 清凈為根,禮恭叉手
- 悵酪乳爭(zhēng)奇,鱸魚(yú)謾好,誰(shuí)與共秋醉。
- 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作者:杜甫作品:贈(zèng)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 飛蝶鳴鳩俱得意,東風(fēng)應(yīng)笑我閑愁。
- 7沖吧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