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吐芳心,綢繆共約,學取雙交頸
出自宋代南山居士《永遇樂(梅贈客)》:
滿眼寒姿,桂蟾勻素,霜女同瑩。
野屋噴香,池波弄影,仿佛鸞窺鏡。
一枝堪寄,天涯遠信,惆悵塞鴻難倩。
這情懷、厭厭怎向,無人伴我孤另。
風凄露冷。
仙郎此夜,若許枕衾相并。
解吐芳心,綢繆共約,學取雙交頸。
好天難遇,從今一去,荏苒后期無定。
把柔腸、千縈萬斷,為伊薄幸。
注釋參考
芳心
芳心 (fāngxīn) 指女子的心境 feelings of a young woman綢繆
綢繆 (chóumóu) 緊密纏縛 bind tightly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chan{1|1}綿;情意深厚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發(fā)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zhì)《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并書》學取
學得;學著。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詩之八:“小於 潘岳 頭先白,學取 莊周 淚莫多?!?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何必要鍊丹砂學取那 松 喬 壽?!?明 劉基 《次韻和王文明絕句漫興》之十一:“誰能散髮空山里,學取 希夷 石山眠?!?/p>
交頸
(1).頸與頸相互依摩。多為雌雄動物之間的一種親昵表示?!肚f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三國 魏 曹植 《種葛篇》詩:“下有交頸獸,仰見雙棲禽?!?葉圣陶 《倪煥之》十五:“其間交頸呢喃的鳥兒就是他和她。”
(2).比喻夫妻恩愛;男女親昵。 唐 王氏婦 《與李章武贈答詩》:“鴛鴦綺,知結(jié)幾千絲。別后尋交頸,應傷未別時。” 明 袁宏道 《青驄馬》詩:“交頸復同心,白石青松在?!?清 程趾祥 《此中人語·成衣匠》:“一對野鴛鴦終朝交頸,丑不堪言。”
(3).錯落于頸上。 漢 劉向 《列女傳·珠崖二義》:“又因哭泣,泣下交頸?!?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延首嘆息,雨泣交頸?!?晉 左思 《悼離贈妹》詩之二:“悲其生離,泣下交頸?!?/p>
南山居士名句,永遇樂(梅贈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