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感舊》:
晦叔墳荒草已陳,夢得墓?jié)裢联q新。
微之捐館將一紀(jì),杓直歸丘二十春。
城中雖有故第宅,庭蕪園廢生荊榛。
篋中亦有舊書札,紙穿字蠹成灰塵。
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
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殘身。
豈無晚歲新相識,相識面親心不親。
人生莫羨苦長命,命長感舊多悲辛。
注釋參考
有故
(1).有變故。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常居則匱於衣食,有故則賣畜粥業(yè)?!?/p>
(2).有舊交?!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沛公 曰:‘君安與 項(xiàng)伯 有故?’ 張良 曰:‘ 秦 時(shí)與臣游, 項(xiàng)伯 sha{1-1}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 良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劉三杰扶陛》:“﹝ 劉三杰 ﹞與 韓氏 有故,用為太守?!?/p>
第宅
第宅 (dìzhái) 舊指上層人物的住宅 mansion庭蕪
庭園中叢生的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寢興日已寒,白露生庭蕪。”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是時(shí)三月半,花落庭蕪緑?!?/p>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币槐咀鳌?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一:“王風(fēng)委蔓草,戰(zhàn)國多荊榛?!?金 元好問 《續(xù)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yè)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fēng)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p>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云泥?!?/p>
(3).比喻艱危,困難?!杜f唐書·宦官傳·楊復(fù)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p>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陜》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周實(shí) 《民立報(bào)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p>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p>
白居易名句,感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