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送李泰伯歸建昌》:
推天以知命,自古豈不然。
桓魋及臧倉(cāng),嘗毀圣與賢。
后人何蹈之,其事實(shí)好還。
君居麻源谷,學(xué)禮如鄭玄。
聲名久已大,籍籍四海傳。
昨因丞相舉,便謂升云煙。
朅來(lái)太學(xué)館,食貧向三年。
忽懷枌榆下,歸思獨(dú)綿綿。
得告許暫注,落莫求楚船。
捋髯滄江上,仰看饑飛鳶。
誰(shuí)識(shí)鵷雛志,閑誦莊叟篇。
喜問(wèn)里中兒,重到舊林泉。
洗蕩俗塵垢,焚烈跨馬韉。
不向世路去,徒取愁腸煎。
雞豚粗可養(yǎng),禾黍亦足田。
不慚莎衣蟲(chóng),以葉自包纏。
及其飽滿時(shí),曷異冠貂蟬。
君意我強(qiáng)寫(xiě),雖慕何由緣。
注釋參考
枌榆
(1).木名?!墩f(shuō)文·木部》:“枌,榆也?!?段玉裁 注:“各本少‘枌’,淺人以為復(fù)字而誤刪之。枌榆者,榆之一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三》:“ 高祖 王 關(guān)中 ,太上皇思東歸,故象舊里,制茲新邑,立城邑,樹(shù)枌榆,令街庭若一?!?唐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遠(yuǎn)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敘其事》詩(shī):“里社枌榆毀,宮城騎吏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枌榆養(yǎng)老之珍,今荒饉始食其皮。”
(2). 漢高祖 故鄉(xiāng)的里社名。《史記·封禪書(shū)》:“ 高祖 初起,禱 豐 枌榆社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社在 豐 東北十五里?;蛟唬?枌榆 ,鄉(xiāng)名, 高祖 里社也?!?/p>
(3).指 漢高祖 即位后,于 秦 故 驪邑 移置的 新豐縣 枌榆社 。見(jiàn)《西京雜記》卷二。后借指帝鄉(xiāng)或皇宮。 明 張居正 《宮殿紀(jì)》:“迨我皇上膺運(yùn)龍飛,入踐皇極,固已化國(guó)為天下,猶以 枌榆 故里,王跡所興,睠懷不置。” 清 唐孫華 《夏日?qǐng)@居雜詠》之一:“樓通 花萼 連藩邸,地接 枌榆 總舊勛?!?/p>
(4).泛指故鄉(xiāng)?!赌淆R書(shū)·沉文季傳》:“惟桑與梓,必恭敬止,豈如明府亡國(guó)失土,不識(shí) 枌榆 。”《太平廣記》卷三四七引 唐 裴铏 《傳奇·趙合》:“知君頗有義心,儻能為歸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喻坦之》:“同時(shí) 嚴(yán)維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后唱和,亦多詩(shī)集?!?清 鄭江 《西溪草堂圖》詩(shī):“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歸思
歸思 (guīsī) 回家的念頭 thought of return綿綿
綿綿 (miánmián) 微細(xì);連續(xù)不斷的樣子 continuous;unbroken 秋雨綿綿梅堯臣名句,送李泰伯歸建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文具采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