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元稹《使東川十九首》
嘉陵江上萬重山,何事臨江一破顏。
自笑只緣任敬仲,等閑身度百牢關(guān)。
司馬子微壇上頭,與君深結(jié)白云儔。尚平村落擬連買,
王屋山泉為別游。各待陸渾求一尉,共資三徑便同休。
那知今日蜀門路,帶月夜行緣問囚。
小年為寫游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身騎驄馬峨眉下,面帶霜威卓氏前。
虛度東川好時節(jié),酒樓元被蜀兒眠。
秦人惟識秦中水,長想?yún)墙c蜀江。
今日嘉川驛樓下,可憐如練繞明窗。
千里嘉陵江水聲,何年重繞此江行。
只應添得清宵夢,時見滿江流月明。
嘉陵驛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聲。
仍對墻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
墻外花枝壓短墻,月明還照半張床。
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日暮嘉陵江水東,梨花萬片逐江風。
江花何處最腸斷,半落江流半在空。
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月色滿床兼滿地,
江聲如鼓復如風。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
萬一帝鄉(xiāng)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
悶見漢江流不息,悠悠漫漫竟何成。
江流不語意相問,何事遠來江上行。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
郵亭壁上數(shù)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
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
二星徼外通蠻服,五夜燈前草御文。
我到東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才見嶺頭云似蓋,
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上南秦。
常年寒食好風輕,觸處相隨取次行。
今日清明漢江上,一身騎馬縣官迎。
滿眼文書堆案邊,眼昏偷得暫時眠。
子規(guī)驚覺燈又滅,一道月光橫枕前。
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
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去時樓上清明夜,月照樓前撩亂花。
今日成陰復成子,可憐春盡未還家。
平陽池上亞枝紅,悵望山郵事事同。
還向萬竿深竹里,一枝渾臥碧流中。
夜深猶自繞江行,震地江聲似鼓聲。
漸見戍樓疑近驛,百牢關(guān)吏火前迎。
君多務實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
今夜山郵與蠻嶂,君應堅臥我還行。
以上元稹作品《使東川》共19首
注釋參考
陸渾
古地名。也稱 瓜州 ,原指今 甘肅 敦煌 一帶。 春秋 時 秦 晉 二國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遷居 伊川 ,以 陸渾 名之。 漢 置縣。 五代 廢。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縣 東北?!妒酚洝ば倥袀鳌罚骸办妒侨值一蚓屿?陸渾 ,東至於 衛(wèi) ,侵盜暴虐中國?!?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一為‘陸邑’?!?司馬貞 索隱:“《春秋左氏》:‘ 秦 晉 遷 陸渾 之 戎 于 伊川 ?!?杜預 以為‘ 允 姓之 戎 居 陸渾 ,在 秦 晉 之間,二國誘而徙之 伊川 ,遂從 戎 號,今 陸渾縣 ’是也。”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 陸渾 桃花間,有湯沸如烝?!?/p>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后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薄痘ㄔ潞邸返谑寤兀骸芭赃厭熘桓睂β?lián)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同休
謂同享福祿。 唐 韓愈 《皇帝即位賀宰相啟》:“相公翼亮圣明,大慶資始,伏惟永永,與國同休?!眳⒁姟?同休共戚 ”。
元稹名句,使東川十九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