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洋《次韻李叔飛》:
溪山春蘭林,桃李花槐市。
戲友二三生,興來遠(yuǎn)返趾。
墨客冠再彈,蒼官仕三已。
矜豪柳索強(qiáng),引分梅知止。
緣芳草齊亞,粉面花襯綺。
慶暖具杯觴,送寒操杖幾。
態(tài)度略不齊,將妍俱可喜。
人心獨當(dāng)然,造物聊戲耳。
烏帽以舊留,青鞋請今始。
相逢浩蕩春,切勿通爵里。
注釋參考
矜豪
倨傲豪縱?!稌x書·劉胤傳》:“ 胤 位任轉(zhuǎn)高,矜豪日甚?!薄端螘ぬ挫髠鳌罚骸?祗 性矜豪,樂在外放恣,不愿內(nèi)遷,甚不得志?!?/p>
索強(qiáng)
猶爭強(qiáng),恃強(qiáng)。 宋 秦觀 《品令》詞之一:“幸自得。一分索強(qiáng),教人難喫。好好地惡了十來日。恰而今、較些不。” 元 關(guān)漢卿 《拜月亭》第一折:“如今索強(qiáng)支持,如何回避,藉不的那羞共恥?!?明 徐元 《八義記·公孫赴義》:“撇番了土泥墻,休得鬭爭索強(qiáng)。好似 長江 后浪催前浪,都是一般狐羣狗黨?!?/p>
引分
(1).引決;zi{1-1}殺?!度龂尽侵尽O晧傳》“ 甘露 元年三月, 晧 遣使隨 紹 彧 報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 孫峻 使詰 南陽王 和 ,令其引分?!薄杜f唐書·韋嗣立傳》:“心徒痛其寃酷,口莫能以自明,或受誅夷,或遭竄殛,并甘心引分,赴之如歸?!薄顿Y治通鑒·漢文帝前十年》:“將軍 薄昭 殺 漢 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 昭 不肯?!?胡三省 注:“引分,猶言引決也。”
(2).猶引咎。 唐 韓愈 《瀧吏》詩:“官不自謹(jǐn)慎,宜即引分往?!?/p>
知止
(1).謂志在達(dá)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朱熹 集注:“止者,所當(dāng)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p>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游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眳⒁姟?知止不殆 ”。
王洋名句,次韻李叔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