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問答
問:《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的作者是誰?
答: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的作者是顧貞觀
問: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是清代的作品
問:湔裙獨(dú)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湔裙獨(dú)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 出自 清代顧貞觀的《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
問:湔裙獨(dú)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湔裙獨(dú)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 的下一句是 一篙生綠畫橋低,昨夜前溪。
問:出自顧貞觀的名句有哪些?
答:顧貞觀名句大全
畫堂春·湔裙獨(dú)上小漁磯賞析
這闋小詞,可以說是一幅情景交融的暮春歸舟圖,只是其中漾著的意緒,卻分外勾人。
詞的主體,是船上的人。但船上卻只以“一篙”隱過,而通闋詞則皆莫不是舟中之“人”眼中之所見,以及身心之所感。
春天已快過去了;楝花風(fēng)吹得這急。“楝花風(fēng)”,標(biāo)明時間已是春末了。因?yàn)閺摹靶『彼闫?,至第二年的“谷雨”,其中凡八個節(jié)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每候應(yīng)以一種屆時要開之花,故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其間梅花最先,楝花最后。楝花過后,便已入夏了。此時,他坐在小船上,是在回家去的路上;但人卻似乎并不愿意;是以還不時要回過頭去看看。但霏霏細(xì)雨,夾著漫天楊花,使南北東西,蒙蒙一片。這分明是一個不宜上路的天氣,恰如他此時凄迷的心境。如此一來,這“回首”二字就有了著落,也難怪他于“歸”不是喜而要著以“催”字了。這催人之風(fēng)雨,顯得極其無情。
分明是“歸”,為什么又有這么多的不愿和留戀,詩人沒有寫,甚至連這心情也只于那“回首”的眼光和“凄迷”的意緒中流露。
這下闋在詞的章法上放在最后,在內(nèi)容上卻是詞的主體,是最先的存在。然而卻在詞面上顛倒了次序:將首先出場的卻故意隱去,而將之置于下闋補(bǔ)出。
這也難怪,因?yàn)橹黧w先自存在,若無感受,自然也就不顯主體了。是以詞一開頭,便是那一個入眼的小小的漁磯上浣衣的女子?!耙m羅濺春泥”,固然是系心者未免看得仔細(xì),卻也透出了無意中的關(guān)愛和憐惜。不知是他想到了他家的她,還是以想到了為之“回首”之處的她。
他還來不及分辨,他乘坐的小舟已沖到了石橋前。所以說是“石橋”的,這是因?yàn)榘鍢蚴怯貌恢爱嫛钡?,能在橋上作浮雕之花紋的,自然是石板架起的拱橋了。昨夜下了一場大雨,溪水漲了,所以石橋也顯得“低”了,水急橋低,他得趕緊趴下,于是便打斷了他對于那浣衣女子的判斷。這一下,人是過橋了,卻為讀者留下了這一幅謎似的勾人掛念的畫。柳絮夾著細(xì)雨的迷蒙的溪水上,那溪邊的磯頭,有浣衣的女子;溪水上正有一只小船,從石橋穿了過去。在這凄迷的空間,也許只有搗衣間斷的杵聲和著流水的涓涓聲,似鬧而實(shí)靜。倒是于這無聲的迷蒙之巨大的空間,它所給予人的是一種推不開的悵惘。更妙在它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只用以構(gòu)成這一幅淡淡的水粉畫,讓讀者好一個思念。
- 阮郎歸(茶詞)摘山初制小龍團(tuán)。色和香味全。碾聲初斷夜將闌。烹時鶴避煙。消滯思,解塵煩。金甌雪浪翻。只愁啜罷水流天。馀清攪夜眠。
- 趙秘校見訪文學(xué)儒家子,儒本通天人。蠨蛸尚先喜,吾黨何迷津。津亭一相過,不笑復(fù)不嚬。應(yīng)此識恬泊,曾匪慢爾賓。
- 寄趙青山同舍檔四首聚嘲叢謗腐儒癡,江海漂零酒一卮。閑把至音調(diào)綠綺,朗吟新句寫烏絲。
- 【中呂】普天樂 秋夜感懷月空圓,人何在?寒蛩切切,塞雁哀哀。菊漸衰,荷錢敗。葉落西風(fēng)雕闌外,斷人腸如此安排。秋云萬里,滿天離恨,伴我愁懷。
- 春行次韻拂開芳草碧,坐斷落花紅。世味觥籌外,年華帶眼中。六州空鑄角,萬物任為銅。有鷕桑疇雉,逢時會長雄。
- 白云雙溪會處創(chuàng)危亭,我愛亭成不異名。到此更誰分別派,同歸終見入東瀛。清輝黛染環(huán)檐色,幽響琴傳出澗聲。自信竹林林上美,剪裁今已屬賢明。
- 婺州山中作畎捉檐卸,呼田欸乃儂。山塘莫車水,梅雨正分龍。
- 利交一自儀秦去,從衡直到今。士級貧失節(jié),交以利知心。乍可昏求火,何堪晝見金??駷懟匾训?,獨(dú)幸有山林。
- 和葉徵君見寄二首庵扉深向白云隈,塵外朋游首重回。三疊琴心融內(nèi)景,一窗宴坐蘊(yùn)真胎。雨催芝術(shù)依微綠,花發(fā)菖蒲積漸開。寄語道人端有待,莫留水榭與風(fēng)臺。
- 予既賦金貂亭詩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連飲輒君不見陳留阮籍字嗣宗,竹林賢者渠稱雄。登山臨水輒經(jīng)日,竟用酣飲全其躬。謂渾汝不得復(fù)爾,獨(dú)善猶子曰仲容。以其任達(dá)似叔父,氣壓道北空多銅。宗人共集作圜坐,酌以大斗飛金鐘。著言君子處域內(nèi),何異群虱居裈中。形骸忽忘置不問,豈復(fù)上欲圖三公。古來賢達(dá)類若此,劉伶畢卓非凡庸。陶潛數(shù)酌宦情遠(yuǎn),李白一斗詩情通。彼胡不醒匪不智,智在意表言難窮。共惟遙集乃咸嗣,是飲三代傳家風(fēng)。五馬渡江一馬龍,事未幾見嗟江東。就家拜爵下車去,搖手溫嶠吾誰從。京尹非才固所愿,青山聽入明招終。所親相顧數(shù)在念,謂方醉耳何其聰。孫為知幾翁遠(yuǎn)識,信使日月垂虛空。山林鐘鼎不兩立,珥貂著屐將無同。解之換酒亦不惡,蠟以盛足誠為工。古來醉人醉亦醒,后之醒者醒而聾。作亭縹緲山水勝,曳杖扶疏煙雨蒙。長江為杯斗為杓,一飲天地生春紅,持杯卻酹我遙集,籍咸墳土俱蒿逢。步兵常侍本何物,目送千古歸飛鴻。我今與子生并世,得不痛沃崔嵬胸。只看祖家當(dāng)時所馀兩小簏,其視吳屐相去何啻億萬千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