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不愿意靠近京城,像漢代初年的邵平那樣在長安的青門外種瓜,只河望在打魚垂釣中送走時光歲月。雙雙對對新來的燕子在長滿春草的河岸上飛來飛去;遠處的鷗鳥在夕陽的映照下輕盈如片片樹葉在沙灘上飄落。
歌聲是縹緲動人的,迎字著嘔啞的船櫓聲;酒是清純的,潔白如露,配字上如花似錦的各種各樣的魚類食品,生活真是美不勝收??!如果有人問道你將歸向何方?我將笑著向他指著船兒說,這就是我的家?。?/p>
注釋
鷓鴣(zhè gū)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尾處。
種瓜:秦東陵侯召平秦亡后在青門種瓜。后因以種瓜代指隱居。
鷗(ōu):鷗科動物,形色像白鴿或小白雞,性兇猛,長腿長嘴,腳趾間有蹼,善游水。
艫(lú):槳。嘔?。è璾 y?。盒稳萋曇羿须s。
鲊(zhǎ):魚經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問答
問:《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的作者是陸游
問: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是宋代的作品
問: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懶向青門學種瓜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懶向青門學種瓜 出自 宋代陸游的《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問:懶向青門學種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懶向青門學種瓜 的下一句是 只將漁釣送年華。
問:出自陸游的名句有哪些?
答:陸游名句大全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賞析
陸游自從任樞密院編修官然后再任通判鎮(zhèn)江,后又被調任隆興,最后被免職,他一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心情抑郁,所以在乾道二年免職前所寫的《燒香》詩中有“千里一身鳧泛泛,十年萬事海茫茫”之慨。
罷官后如《寄別李德遠》詩的“中原亂后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另一首《 鷓鴣天》詞的“元知造物心腸別 ,老卻英雄似等閑”,既憤慨抗金志士的遭受迫害;而又一首《鷓鴣天》詞的“插腳紅塵已是顛”,“ 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又自嘲對仕途進退認識的淺薄 。在這種心境支配下 ,詞的上片“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二句,表示不愿靠近都城學漢初的邵平那樣在長安青門外種瓜,只愿回家過清閑的漁釣生活。但隱身漁釣,并非作者的生活理想,這樣做只是作者在無可奈何之下的一種自我排遣而已,讀“送年華”三字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這時候,作者遷居山陰縣南的鏡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在作者的詩人氣質中本來就富有熱愛自然的濃烈感情,所以當他面對這種自然的美景時,人事上的種種失望和傷痛,也因此自會暫時得到沖淡以至忘卻,所以后面的二句 :“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即就寫鏡湖旁飛鳥出沒的情況,寫出那里的風景之美。句法上既緊承“漁釣”,又針對鏡湖特點;情調上既表景色的可愛,又表心境的愉悅:脈絡不變 ,意境潛移 。它用筆清新,對偶自然,輕描淡寫,情景具足,以景移情,不留痕跡,是全詞形象最妍美、用筆最微妙的地方,這其中的韻味,耐人尋思。
下片從湖邊寫到在湖中泛舟的情況。開頭二句,“歌 ”聲與“木虜 ”聲并作 ,“縹緲”與“嘔啞”相映成趣;第三句:“酒如清露鮓如花”,細寫酒菜的清美。這三句,進一步描寫詞人“漁釣”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鮓如花”三字著色最美,染情尤濃。結尾二句 :“逢入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北砻髟~人不但安于“ 漁釣”,而且愿意以船為家;不但自在、快樂,且有傲世自豪之感。但我們聯(lián)系作者的志趣,可以知道這些自在、快樂和自豪,是詞人迫于環(huán)境而自我排遣的結果,是熱愛自然的一個側面和強作曠達的一種表面姿態(tài),并非出自于他的深層心境?!靶χ浮倍趾蜕掀摹八湍耆A”三字,一樣透露出詞人的這種心情矛盾。表面上是“笑”得那樣自然,那樣自豪 ;實際上是“ 笑”得多么勉強,多么傷心。上片結尾的妙處是以景移情;下片結尾的妙處是情景交融。這時候作者景慕張志和的“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的行徑 ,自號“漁隱”。詞中的以船為家,以及這一年所寫的詞 ,如《鷓鴣天》的“沽酒市,采菱船 ,醉聽風雨擁蓑眠”,《 采桑子》的“小醉閑眠,風引飛花落釣船”,都是“ 漁隱”生活的具體描寫,但我們一樣可以從深層心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漁隱”實質。上片的“送”字告訴我們這種實質比較明顯,本片的“笑”字告訴我們這種實質卻很隱秘。
陸游作詞,本來就好象大手筆寫小品,有厚積薄發(fā)、舉重若輕的感覺。這首詞,隨手描寫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費力,而清妍自然之中,又自覺正反兼包,涵蘊深厚,舉重若輕之妙,表現得很明顯。
公元1163年(宋孝宗隆興元年),張浚以樞密使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主持抗金軍事,陸游表示慶賀。次年,陸游任鎮(zhèn)江通判,張浚以右丞相、江淮東西路宣撫使,仍都督江淮軍馬,視師駐節(jié),頗受知遇;張浚旋卒,年底宋金和議告成。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陸游調任隆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職歸家。這首詞就是這一年歸家不久后寫下的。另有兩首詞意思與此詞大體相同,也是同時所寫下的。
陸游自從任樞密院編修官然后再任通判鎮(zhèn)江,后又被調任隆興,最后被免職,他一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心情抑郁,所以在乾道二年免職前所寫的《燒香》詩中有“千里一身鳧泛泛,十年萬事海茫?!敝?。
罷官后如《寄別李德遠》詩的“中原亂后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另一首《鷓鴣天》詞的“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既憤慨抗金志士的遭受迫害;而又一首《鷓鴣天》詞的“插腳紅塵已是顛”,“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又自嘲對仕途進退認識的淺薄。在這種心境支配下,詞的上片“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二句,表示不愿靠近都城學漢初的邵平那樣在長安青門外種瓜,只愿回家過清閑的漁釣生活。但隱身漁釣,并非作者的生活理想,這樣做只是作者在無可奈何之下的一種自我排遣而已,讀“送年華”三字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這時候,作者遷居山陰縣南的鏡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在作者的詩人氣質中本來就富有熱愛自然的濃烈感情,所以當他面對這種自然的美景時,人事上的種種失望和傷痛,也因此自會暫時得到沖淡以至忘卻,所以后面的二句:“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即就寫鏡湖旁飛鳥出沒的情況,寫出那里的風景之美。句法上既緊承“漁釣”,又針對鏡湖特點;情調上既表景色的可愛,又表心境的愉悅:脈絡不變,意境潛移。它用筆清新,對偶自然,輕描淡寫,情景具足,以景移情,不留痕跡,是全詞形象最妍美、用筆最微妙的地方,這其中的韻味,耐人尋思。
下片從湖邊寫到在湖中泛舟的情況。開頭二句,“歌”聲與“艫”聲并作,“縹緲”與“嘔啞”相映成趣;第三句:“酒如清露鮓如花”,細寫酒菜的清美。這三句,進一步描寫詞人“漁釣”生活的自在和快樂:“鮓如花”三字著色最美,染情尤濃。結尾二句:“逢入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北砻髟~人不但安于“漁釣”,而且愿意以船為家;不但自在、快樂,且有傲世自豪之感。但讀者聯(lián)系作者的志趣,可以知道這些自在、快樂和自豪,是詞人迫于環(huán)境而自我排遣的結果,是熱愛自然的一個側面和強作曠達的一種表面姿態(tài),并非出自于他的深層心境?!靶χ浮倍趾蜕掀摹八湍耆A”三字,一樣透露出詞人的這種心情矛盾。表面上是“笑”得那樣自然,那樣自豪;實際上是“笑”得多么勉強,多么傷心。上片結尾的妙處是以景移情;下片結尾的妙處是情景交融。這時候作者景慕張志和的“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的行徑,自號“漁隱”。詞中的以船為家,以及這一年所寫的詞,如《鷓鴣天》的“沽酒市,采菱船,醉聽風雨擁蓑眠”,《采桑子》的“小醉閑眠,風引飛花落釣船”,都是“漁隱”生活的具體描寫,但讀者一樣可以從深層心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漁隱”實質。上片的“送”字告訴讀者這種實質比較明顯,下片的“笑”字告訴讀者這種實質卻很隱秘。
陸游作詞,本來就好像大手筆寫小品,有厚積薄發(fā)、舉重若輕的感覺。這首詞,隨手描寫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費力,而清妍自然之中,又自覺正反兼包,涵蘊深厚,舉重若輕之妙,表現得十分明顯。
- 李參政生日梅艷凌霜帶雪余,鉛華洗盡玉生膚。東方千騎推人去,聊折春風寄雁湖。
- 瑞鶴仙百年如夢蝶。嘆古往今來,多少豪杰。圖王霸業(yè)。謾得漁樵,一場閑說。秦宮漢闕。今只有狐蹤兔穴。想榮華秉燭當風,富貴似湯澆雪。省也,損身薄利害己,虛名卻如吳越。隨緣養(yǎng)拙。柴門掩,是非絕。向午窗容膝,小溪垂釣,坐對云山萬疊。夜橫琴,伴我知音,碧天皓月。
- 林文節(jié)紹圣日記后帖贊進筑之法,古兵法所未有,而始于本朝。予意其欲毀齒而兒不知,所以為是漸取而漸搖。曾不虞乎兵分力疲,反足以啟戎心之驕。方圣主之側身,凜天變之未消。章呂合謀,惟敵是挑。豈知夫璿璣七政之必齊,而舞干兩階之自足以格有苗哉。我鼓其鼛,我弓其弨,此帖之存,圣心是昭。
- 閒居即事四面青山合,中藏小隱家。謀栽陶令秫,學種邵侯瓜。筍長多添竹,荷高漸有花。林泉宜寂靜,鼓吹厭鳴蛙。
- 泉石軒初秋乘涼小荷池上芙蕖落片自成舡,吹泊高荷傘柄邊。泊了又離離又泊,看他走遍水中天。
- 龍?zhí)顿?/a>天風毗地勢,地水轉勢頭。沙石立來堆,水心主巨州。
- 田家即事閑臥藜床對落暉,翛然便覺世情非。漠漠稻花資旅食,青青荷葉制儒衣。山僧相訪期中飯,漁父同游或夜歸。待學尚平婚嫁畢,渚煙溪月共忘機。
- 罷還邊將白須虜將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漢主豈勞思李牧,趙王猶是用廉頗。新鷹飽肉唯閑獵,舊劍生衣懶更磨。百戰(zhàn)無功身老去,羨他年少渡黃河。
- 鬻廬自歡年刺骨貧,吾廬今已屬西鄰。殷勤說與東園柳,他日相逢是路人。
- 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韻賦十首不見淵明面,淵明心可見。問休以見之,老菊耐霜霰。尚欲招祖謝,豈不鄙湛羨。市朝紛屠剝,祿位甘茍賤。高舉能免此,學陶亦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