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氏隱居二首
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yuǎn)害朝看麋鹿游。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霽潭鳣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注釋
全唐詩卷224_12
題張氏隱居二首問答
問:《題張氏隱居二首》的作者是誰?
答:題張氏隱居二首的作者是杜甫
問:題張氏隱居二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題張氏隱居二首是唐代的作品
問:題張氏隱居二首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春山酒無伴獨相酒求,伐木酒丁丁山更酒幽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春山酒無伴獨相酒求,伐木酒丁丁山更酒幽 出自 唐代杜甫的《題張氏隱居二首》
問:春山酒無伴獨相酒求,伐木酒丁丁山更酒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山酒無伴獨相酒求,伐木酒丁丁山更酒幽 的下一句是 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題張氏隱居二首賞析
之子時相見, 邀人晚興留。
霽潭鳣發(fā)發(fā),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 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 歸醉每無愁。
原作共兩首,第一首是七律,殆初識張君時作,形容他的為人。這是第二首,大約跟張氏已很相熟了,所以開首便道“之子時相見”,《杜詩鏡銓》以為“當(dāng)是數(shù)至后再題”,《杜詩詳注》以為“往來非一度矣”,皆是。
雖是一首應(yīng)酬之作,卻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與風(fēng)趣。這首詩直說與用典雙管齊下。直說與用典是古詩常用的兩種表現(xiàn)方法,如不能分辨,詩意便不明白。在這里卻兩兩密合。假如當(dāng)作直說看,那簡直接近白話;假如當(dāng)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謂無一句無來歷。但這是形跡,杜詩往往如此,不足為奇。它能夠有風(fēng)趣,方是真正的難得。
如“之子”翻成白話當(dāng)說“這人”或“這位先生”,但“之子”卻見《毛詩》。第三句,池中鯉魚很多,游來游去;第四句鹿在那邊吃草呦呦地叫;但“鳣(zhān氈)鮪發(fā)發(fā)(bō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并見《毛詩》。用經(jīng)典成語每苦迂腐板重,在這兒卻一點也不覺得,故前人評:“三四驅(qū)遣六藝卻極清秀?!倍衣锅Q原詩有宴樂嘉賓之意,所以這第四句雖寫實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啟下了。
“杜酒”一聯(lián),幾乎口語體,偏又用典故來貼切賓主的姓。杜康是創(chuàng)制秫酒的人?!皬埞蠊戎妗?,見潘岳《閑居賦》。他說,酒本是我們杜家的,卻偏偏勞您來勸我;梨本是你們張府上的,自然在園中邊摘邊吃,不必向外找哩。典故用得這般巧,顯出主人的情重來,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說得這樣輕靈自然。《杜詩鏡銓》說:“巧對,蘊藉不覺?!蔽拷宀挥X正是風(fēng)趣的一種銓表。
詩還用透過一層的寫法。文章必須密合當(dāng)時的實感,這原是通例。但這個現(xiàn)實性卻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為佳。在這里即超過,超過便是不很符合。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現(xiàn)得非常圓滿,也就是進(jìn)一步合乎現(xiàn)實了。這詩末聯(lián)“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險,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馬夜半深池的光景,那有不發(fā)愁之理;所以這詩末句實在該當(dāng)作“歸醉每應(yīng)愁”的,但他偏不說“應(yīng)愁”,顛倒說“無愁”。究竟“應(yīng)愁”符合現(xiàn)實呢,還是“無愁”符合現(xiàn)實?我們該說“應(yīng)愁”是實;我們更應(yīng)該知道“無愁”雖非實感,卻能進(jìn)一步地表現(xiàn)這主題──主人情重,客人致謝,賓主極歡。
在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須說“無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個比較自然合理的解釋,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給否決了?!抖旁娂u》引李天生說:“末二句謂與張深契,故醉歸忘山路之險,若云醉而不知,則淺矣?!崩钍系脑捠呛軐Φ?。杜甫正要借這該愁而不愁來表示他對主人的傾倒和感謝,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個酒糊涂,那詩意全失,不僅殺風(fēng)景而已。又這一句結(jié)出首聯(lián)的意思來,“邀人晚興留”是這詩里主要的句子。
(俞平伯)
- 洞仙歌(憶別)云窗霧閣,塵滿題詩處。枝上流鶯解人語。道別來、知否瘦盡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平生鷗鷺性,細(xì)雨疏煙,慣了江頭自來去。不見鵲橋邊,只為隔年,翻贏得、年年風(fēng)露。便學(xué)得、無情海中潮,縱一日兩回,如何憑據(jù)。
- 挽諸葛壽之命矣三年病,在乎百歲期。尸饔猶有母,傳業(yè)更無兒。便作平生盡,空多國士知。增光在金友,人得記堝篪。
- 晚夏閑居,絕無賓客,欲尋夢得,先寄此詩魚筍朝餐飽,蕉紗暑服輕。欲為窗下寢,先傍水邊行。晴引鶴雙舞,秋生蟬一聲。無人解相訪,有酒共誰傾。老更諳時事,閑多見物情。只應(yīng)劉與白,二叟自相迎。
- 柳梢青 梁溪道中柳暗花明。江村□路,微雨才晴。一個扁舟,盡容漁叟,到處閑情。往來鳧渚鷗汀。新朋間、舊人爭送迎。麥飯榆羹,故園寒食,誤卻歸程。
- 史記引逸詩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 村童侵塵裹飯下高山,負(fù)石趨城得米還。不識往來為幾里,只言住處指云間。
- 醉落魄(元夕)春城勝絕。暮林風(fēng)舞催花發(fā)。垂云卷盡添空闊。吹上新年,美滿十分月。紅蕖影下勾絲抹。老來牽強(qiáng)隨時節(jié)。無人知道心情別。唯有蛾兒,驚見鬢邊雪。
- 贈隱者夫子生東野,經(jīng)年不到城。愛吟無俗趣,貪畫得閒名。荒徑侵山影,虛堂出燕聲。我慚為謫吏,泉石負(fù)幽情。
- 偈頌一百五十首不見一法在門外,平地?zé)o端自活埋。若是金毛師子子,急須移步入門來。
- 晚春游金明抵暮入宜秋門閽兵捧門牌請官位因閑游靈沼送春回,關(guān)吏何須苦見猜。八十衰翁無品秩,昔曾三到鳳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