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問答
問:《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的作者是誰?
答: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的作者是陳師道
問: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是宋代的作品
問: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出自 宋代陳師道的《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問: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的下一句是 我亦慚吾子,人誰恕此公。
問:出自陳師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師道名句大全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賞析
陳師道中年受知于蘇軾,由蘇軾推薦為徐州教授。兩年后,蘇軾因黨禍被貶杭州;陳師道不避流俗橫議,不顧上官阻攔,托病請假,送蘇軾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五年之后,蘇軾再貶為寧海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棲身嶺南;陳師道也被定為蘇門余黨,撤銷了潁州教職。就在他們一人身處海疆,世人皆欲殺之,一人被撤職,潦倒窮愁之際,有一位蘇軾的崇拜者吳遠游,準備到惠州看望蘇軾,陳師道作此詩以寄意。
詩是送吳遠游的,話卻是說給蘇軾聽的。首句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李邕求識面”句意,說吳遠游久聞蘇軾之名,欣然欲一識其面。次句說,吳遠游原本是方外之士,與陳師道堅守儒術異趣;然而,二人于蘇軾,好賢慕義而不顧自身安危則是相同的,故說“異好有同功”。這兩句關合吳、蘇和詩人自己,寫“送”、“謁”正面。頷聯上承“同功”,轉寫蘇軾。吳遠游能不辭萬里之行,前往拜謁蘇軾,他卻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誼,因此深覺愧對吳生。一個“慚”字,寫出了心馳神往而不果斷行事的心情,很有份量。對句“人誰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句意,寫蘇軾當時的處境。“人誰恕”三字,既憤慨于時議偏向朋黨,又暗將蘇軾比為李白,在憤慨、沉痛中露出骨力。正因為世人多趨炎附勢,落井下石,不知羞慚,越發(fā)顯得上句“漸”字的份量。頸聯承此義,繼寫詩人與蘇軾的遭際心情,是全詩警策?!鞍倌辍鼻捎枚鸥Α稇蝾}上漢中王》“百年雙白鬢,一別五秋螢”句。當時蘇軾五十八歲,陳師道四十二歲,合為“百年”,概指雙方?!半p白鬢”從形象著筆,囊括兩人一生遭遇。這一句上承“人誰恕此公”,以人海之橫流襯托“雙白鬢”的心心相許,以“百年”之悠悠襯托“雙白鬢”的傲然特立,在茫茫人海中陡然樹立起兩個孤獨、蒼老而又不屈的高大形象。對句“萬里一秋風”,寫人去萬里,心神則一脈相通,如秋風之遠而無間。這句暗用杜甫“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之意而絲毫不露痕跡。“百年”句繪出兩個心魂相許的形象,“萬里”句寫出彼此死生契闊的情懷,顯出交誼之深厚,不可動搖。結聯進一步補足“萬里秋風”之意,詩人說:請?zhí)嫖壹难蕴K公,他雖萬死投荒,如衛(wèi)青之君恩日衰;我始終不負公門,自罷教職后不求再做官,如同任安終不肯離衛(wèi)青之門而改事他人。至此,詩情振起。接上“依然一禿翁”,刻畫出一個剛毅、固執(zhí)的老人,昂然挺立于兩間,雖削職為布衣,風骨依然不改。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堅持正義與友情,以及凜然不可犯的氣概。該詩原本是作者用來慰藉遠謫沿海偏遠之地的故人,客觀藝術效果卻顯示出作者那種值得驕傲的孤獨感,樸摯中帶有慷慨,深沉而又不粘滯,處逆境而無悲涼,四次化用杜甫詩卻不損骨力,凝重沉著,是《后山集》中的力作。
- 依韻和雪竇山曇穎長老見寄處山無厭山,林鳥正關關。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閑。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還。聞欲觀滄海,高峰峻亦攀。
- 從禮載酒要余及明叔游合普六首塵埃老矣未收身,每對山林強自親。詩縱滿囊慚李賀,筆雖成冢愧藏真。
- 天禧寺竹萬個碧瑯玕,兩傍蔭潭沼。叢深蔽巖麓,干直露云表。剎影下交加,山房上環(huán)繞。昔嘗止鳴鳳,今肯棲凡鳥。筍抽龍種瘦,籜墜孫枝小。美勝會稽箭,珍逾汶陽篠。兔園名非奇,渭川比終少。樵刪草根變,客玩茶煙燎。創(chuàng)亭僧意高,諭佛禪心了。吾愛有霜筠,一到忘昏曉。
- 山居平生杜宇最相知,遺我巢山一段奇。茶磑細香供隱幾,松風幽韻入哦詩。溪邊拂石同兒釣,竹下開軒喚客棋。幾許放翁新事業(yè),不教虛過太平時。
-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道在日用,日用不知。饑只吃飯,寒只添衣,晴天愛日掛枯藜。點檢溪頭梅樹,向陽偷放南枝。
- 魚蝦相望悲歡回首兩茫然,憶別龍門又半年。應是舊時歌舞處,和風開凍一層天。
- 水調歌頭·游泳標簽:抒情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 和陶答龐參軍六首感子至意,托辭西風。吾生一塵,寓形空中。愿言謙亨,君子有終。功名在子,何異我躬。
- 次韻大人書懷云翻雨覆不須論,捫虱何妨坐對溫。政恐移文邀俗駕,可能垂箔走高門。寒松臥雪不知老,脫葉經霜無幾存。醉著錦袍堪一笑,翰林風月我諸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