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
蕓暖書薌,聲壓四檐悄。
斷塵飛遠(yuǎn)清風(fēng),人間醒醉,任蝶夢、何時分曉。
古音少。
素琴久已無弦,俗子未知道。
聽雨看云,依舊靜中好。
但教春風(fēng)融融,一般意思,小窗外、不除芳草。
祝英臺近問答
問:《祝英臺近》的作者是誰?
答:祝英臺近的作者是張炎
問:祝英臺近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祝英臺近是宋代的作品
問:祝英臺近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水空流,心不競,門掩柳陰早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水空流,心不競,門掩柳陰早 出自 宋代張炎的《祝英臺近》
問:水空流,心不競,門掩柳陰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空流,心不競,門掩柳陰早 的下一句是 蕓暖書薌,聲壓四檐悄。
問:出自張炎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炎名句大全
- 二月十九日席上賦四首昨宵渾不遣花知,畚鍤和根帶露移。睡里驪珠醉中屐,想花失在未醒時。
- 和答詩十首。和大觜烏烏者種有二,名同性不同。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貪庸。觜大命又長,生來十馀冬。物老顏色變,頭毛白茸茸。飛來庭樹上,初但驚兒童。老巫生奸計,與烏意潛通。云此非凡鳥,遙見起敬恭。千歲乃一出,喜賀主人翁。祥瑞來白日,神圣占知風(fēng)。陰作北斗使,能為人吉兇。此烏所止家,家產(chǎn)日夜豐。上以致壽考,下可宜田農(nóng)。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隨巫拜復(fù)祝,婦姑亦相從。殺雞薦其肉,敬若禋六宗。烏喜張大觜,飛接在虛空。烏既飽膻腥,巫亦饗甘濃。烏巫互相利,不復(fù)兩西東。日日營巢窟,稍稍近房櫳。雖生八九子,誰辨其雌雄。群雛又成長,眾觜逞殘兇。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蠶蟲。豈無乘秋隼,羈絆委高墉。但食烏殘肉,無施搏擊功。亦有能言鸚,翅碧觜距紅。暫曾說烏罪,囚閉在深籠。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貪烏占棲息,慈烏獨不容。慈烏爾奚為,來往何憧憧。曉去先晨鼓,暮歸后昏鐘。辛苦塵土間,飛啄禾黍叢。得食將哺母,饑腸不自充。主人憎慈烏,命子削彈弓。弦續(xù)會稽竹,丸鑄荊山銅。慈烏求母食,飛下爾庭中。數(shù)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仰天號一聲,似欲訴蒼穹。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誰能持此冤,一為問化工。胡然大觜烏,竟得天年終。
- 秋晚雜書三十首我觀滿囷粟,一粟之所充。海魚千百億,孕卵與粟同。春菊寸許芽,霜華秋叢叢。誤耘或失溉,槁死厥壤童。萬物生必成,塞天曾不容。殀閼盡屯厄,宇宙將無空。忍哉銳頭輩,不恤地上蟲。漢網(wǎng)非少寬,六合無人蹤。
- 富覽亭城郭占佳勝,眼高貞白鼉。霜天開浩蕩,云屋涌嵯峨。四面山總好,東窗江最多。腳跟盤巨石,吞吐任風(fēng)波。
- 春貼子皇后閣五首眼窺春暖欲工眠,梅妝點雪斗新妍。一年好處如今是,遠(yuǎn)滕清明寒食天。
- 嚴(yán)州大閱鐵騎森森帕首紅,角聲旗影夕陽中。雖慚江左繁雄郡,且看人間矍鑠翁。清渭十年真昨夢,玉關(guān)萬里又秋風(fēng)。憑鞍撩動功名意,未恨猿驚蕙帳空。
- 荷葉杯 戲效花間體手把金尊酒滿,相勸。情極不能羞。乍調(diào)箏處又回眸。留摩留。留摩留。矮紙數(shù)行草草,書到。總道苦相思。朱顏今日未應(yīng)非。歸摩歸。歸摩歸。無賴燈花又結(jié),照別。休作一生拚。明朝此際客舟寒。歡摩歡。歡摩歡。誰道閑愁如海,零碎。雨過一池漚。時時飛絮上簾鉤。愁摩愁。愁摩愁。昨夜繡衾孤?lián)?,幽夢。一霎鈿車塵。道旁依約見天人。真摩真。真摩真。隱隱輕雷何處,將曙。隔牖見疏星。一庭芳樹亂啼鶯。醒摩醒。醒摩醒。
- 南浦(中呂)淺帶一帆風(fēng),向晚來、扁舟穩(wěn)下南浦。迢遞阻瀟湘,衡皋迥,斜艤蕙蘭汀渚。危檣影里,斷云點點遙天暮。菡萏里風(fēng),偷送清香,時時微度。吾家舊有簪纓,甚頓作天涯,經(jīng)歲羈旅。羌管怎知情,煙波上,黃昏萬斛愁緒。無言對月,皓彩千里人何處。恨無鳳翼身,只待而今,飛將歸去。
- 越中覽古標(biāo)簽:詠史懷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 幽事曳杖驚林鵲,投竿罥澗花。若非詩滿卷,只道夢還家。開士分朝飯,鄰翁喚午茶。悠然吾事足,歸路并山斜。
- 仕宦雖齟齬,亦復(fù)忝蕃宣——— 吳芾憂居杜門久廢筆硯茲因卜筑輒有所感不免破戒
- 仙公一奏思?xì)w引,逐客初聞自泫然——— 劉禹錫聞道士彈思?xì)w引
- 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 佚名陳諫議教子
- 肯顧馬千駟,甘心因詩窮——— 陳宓和楊縣尉五首
- 石灶滄潭上,烹茶定幾回——— 孫應(yīng)時石灶
- 為報鄉(xiāng)閭看解橐,清永寒露勝琳球——— 項安世送曹提干歸永嘉兼寄陳君舉舍人
- 殘漏聲中聽曳鈴,翩翩吹帽出郊坰。——— 陸游早自烏龍廟歸
- 惱亂東君,滿目千花百卉——— 楊無咎殢人嬌(李瑩)
- 披衣凜中夜,起步祝融巔——— 張栻中夜祝融觀月
- 青衿誦詩勸客飲,客亦歌然爭旅酬——— 王炎汪直卿相招子大先至有詩炎后至子大再至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