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级无码啪啪区|午夜视频久久一区久久一|AAAAA一级黄片|日本久久99久久|国际精品AV在线|狠狠2015亚洲一区|美腿丝袜亚洲网站|欧美色多多人人看|国产超碰美女在线|www色色在线色

單詞乎

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于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滅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維此圣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fù)。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谷。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復(fù)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翻譯和注釋

譯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濃蔭好地方。桑葉采盡枝干老,百姓受害難遮涼。愁思不絕心煩憂,失意凄涼久惆悵。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憐憫我驚惶。
四馬駕車好強壯,旌旗迎風亂飄揚。社會動亂不太平,舉國不寧人心慌。百姓受難少壯生,如受火災(zāi)盡遭殃。長長聲聲心悲哀,國運艱難太動蕩。
國運艱難無錢糧,老天不肯來扶將。沒有歸宿無處住,哪兒定居可前往?君子總是在思索,持心不爭意志強。如此禍根誰引出?至今為害把人傷。
心中憂愁真惻愴,思念故居和我鄉(xiāng)。生不逢時我真慘,遇上老天怒氣旺。從那西邊到東邊,無處安身最凄涼。遭遇災(zāi)禍受苦多,外患緊急在邊疆。
謹慎謀劃覓良方,才能消除混亂狀。告訴你要體恤人,告訴你要用賢良。誰在解救炎熱時,不用冷水來沖涼?小人治國沒好事,大我受溺遭滅亡。
好像就在逆風闖,呼吸困難口難張。百姓本有肅敬心,但卻無處獻力量。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事,百姓辛苦代耕養(yǎng)。耕種收獲國之寶,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禍亂與死亡,要滅我們所立王。降下害蟲食根節(jié),各種莊稼都遭殃。哀痛我們國中人,連綿土地受災(zāi)荒。沒有人來獻力量,哪能虔誠感上蒼。
順應(yīng)人心好君王,百姓愛戴都瞻仰。操心國政善謀畫,考察慎選那輔相。不順人心壞君王,獨讓自己把福享。壞蛋自有壞肺腸,讓那國民都發(fā)狂。
看那叢林蒼莽莽,鹿群嬉太多歡暢。同僚朋友卻相讒,沒有誠心不善良。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
惟這圣人眼明亮,目光遠大百里望。那種愚人真可笑,獨自高興太狂妄。不是我們不能說,為何顧忌心惶惶?
惟有這人心善良,無所求取沒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變化反覆總無常。百姓如今似好亂,實因惡政苦難當。
大風疾吹呼呼響,長長山谷真空曠。想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為都高尚。想那壞人不順理,行為污穢真骯臟。
大風疾吹呼呼響,貪利敗類有一幫。好聽的話就回答,聽到諍言裝路樣。賢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視我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傷,豈不知你裝模樣。好比那些高飛鳥,有時被射也落網(wǎng)。我已熟悉你底細,反來威嚇真愚妄。
沒有準則民擾攘,因你背理善欺罔。盡做不利人民事,好像還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橫強。
百姓不安很恐慌,執(zhí)政為盜掠奪忙。誠懇勸告不聽從,背后反罵我荒唐。雖然遭受你誹謗,終究我要作歌唱。

注釋
菀(wǎn):茂盛的樣子。
侯:維。旬:樹蔭遍布。
劉:剝落稀疏,句意謂桑葉被采后,稀疏無葉。
瘼(mò):病、害。
殄(tiǎn):斷絕。
倉(chuàng)兄(huàng):同“愴怳”,凄涼紛亂貌。填:通“陳”,長久。
倬(zhuō)彼:即“倬倬”,光明而廣大貌。
寧:何。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憐憫。
骙(kuí)骙:馬奔馳不停貌。
旟(yú)旐(zhào):畫有鷹隼、龜蛇的旗。有翩:翩翩,翻飛的樣子。
夷:平。
泯:亂。一說滅。
黎:眾。
具:通“俱”。燼:本指火燒后的灰燼,這里指人民遭遇戰(zhàn)禍,剩余無幾。
於(wū)乎:嗚呼,哀痛之聲。
國步:指國運。頻:危急。
蔑:無。資:財。
將:扶助。“不我將”為“不將我”之倒文。
疑:同“凝”,止疑,停息。
云:發(fā)語詞。徂:往。
維:借為“惟”,思。
秉心:存心。無競:無爭。
厲階:禍端。
梗:災(zāi)害。
慇(yīn)慇:心痛的樣子。
土宇:土地、房屋。
不辰:不時,指出生得不是時候。
僤(dàn)怒:震怒。僤,大。
覯:遇。痻(mín):災(zāi)難。
棘:通“急”。圉(yù):邊疆。
毖:謹慎
斯:乃。削:減少
爾:指周厲王及當時執(zhí)政大臣。
序:次序。爵:官爵。
執(zhí)熱:救熱。
逝:發(fā)語詞。濯:洗。
淑:善。
載:乃。胥(xū):皆。
遡(sù):逆。
僾(ài):呼吸不暢的樣子。
肅:肅敬。
荓(pīng):使。不逮:不及。
稼穡:這里指農(nóng)業(yè)勞動。
力民:使人民出力勞動。代食:指官吏靠勞動者奉養(yǎng)。
滅我立王:意謂滅我所立之王,指周厲王被國人流放于彘的事。
蟊(máo)賊:蟊為食苗根的害蟲,賊為吃苗節(jié)的害蟲。指農(nóng)作物的病蟲害。
卒:完全。癢:病
恫(tòng):痛。
贅:通“綴”,連屬。
旅力:膂力。旅,同“膂”。
念:感動。
惠君:惠,順。順理的君主,稱惠君。
宣猶:宣,明;猶,通“猷”。
考慎:慎重考察。相:輔佐大臣。
臧:善。
自有肺腸:想法與眾不同,別具一副心肝。實指壞心腸。
卒狂:全都狂惑迷亂。
甡(shēn)甡:同“莘莘”,眾多之貌。
譖(jiàn):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胥:相。谷:善。
進退維谷:謂進退皆窮。維,是?!肮取庇袃煞N解說,毛傳:“谷,窮也?!薄蛾套哟呵铩分?,叔向問晏子一節(jié),引詩“進退維谷”,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訓(xùn)為“谷”,善也,與毛說不同。
瞻:遠望。言:語助詞。百里:指有遠見。
覆:反而。
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胡:何。斯:這樣。
迪:進。
寧:乃。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蟲毒蛇之類。指毒害。
有隧:隧,形容大風疾速吹動。一說訓(xùn)隧為道,謂風前進有其通道。
征:往。中垢:指宮廷穢聞。中,指宮內(nèi)。
貪人:貪財枉法的小人,指榮夷公之流?!妒酚洝ぶ鼙炯o》:“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br />聽言:順從心意的話。
誦言:忠告的言語。
悖(bèi):違理。
予:芮良夫自稱。
飛蟲:指飛鳥。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鳥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故稱虎為“大蟲”。
既:已經(jīng)。陰:通“諳”,熟悉。
赫:通“嚇”。
罔極:無法則。
職:主張。涼:涼薄。背:背叛。
云:句中助詞??耍簞?。
回遹(yù):邪僻。
用力:指用暴力。
戾(lì):善。
涼:通“諒”。涼言,諒直之言。
雖曰匪予:曰,句中助詞。匪,同“誹”,誹謗。
既:終。

桑柔問答

問:《桑柔》的作者是誰?
答:桑柔的作者是佚名
問:桑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桑柔是先秦的作品
問:桑柔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大雅·蕩之什
問: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出自 先秦佚名的《桑柔》
問: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的下一句是 不殄心憂,倉兄填兮。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桑柔賞析

  《桑柔》為西周之詩。《毛詩序》云:“芮伯刺厲王也?!苯癜?,毛說可信?!妒酚洝ぶ鼙炯o》載厲王事云:“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厲王不聽,卒用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王出奔彘?!蓖醴稘摲蛘摗ざ衾芬斣娬f云:“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遂,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芮良夫即芮伯。芮是國名,伯爵,姬姓,良夫其名也。據(jù)此,則此詩之作,在榮公為卿士后,去流彘之年,當不甚遠。厲王奔彘在其三十七年,則《桑柔》詩,必不作于此年以后。此詩刺厲王,責執(zhí)政之臣,執(zhí)政為誰。即榮夷公也。芮伯與榮夷公為同時人,即詩中所指之同僚。全詩意旨明朗,實為西周時代史詩之一也。

  全詩十六章,前八章章八句,刺厲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章六句責同僚,然亦道出厲王用人不當,用人不當亦厲王之過失。故毛傳總言為刺厲王。

  首章以桑為比,桑本茂密,蔭蔽甚廣,因摘采至盡而剝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剝奪之深,不勝其苦,故詩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訴曰:“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币庵^:高明在上的蒼天啊,怎么不給我百姓以憐憫呢!詩意嚴肅,為全詩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禍亂之本,乃是緣于征役不息,民無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謂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見王室之車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币馑际钦f:亂子不平息國家就要滅亡,現(xiàn)在民間黑發(fā)的丁壯已少,好比受了火災(zāi)很多人都成為灰燼了。國以民為本,民瘼深重,而國危矣。詩人對此情況,更大聲疾呼云:“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指國運,“頻”,危蹙也。感嘆國運危蹙,必無長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禍。三章感嘆民窮財盡,而天不助我,人民無處可以安身,不知往何處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無欲無求,捫心自問沒有爭權(quán)奪利之心,但念及國家前途,不免發(fā)出誰實為此禍根,至今仍為民之病害的浩嘆。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拔疑怀健?,謂生不逢時,“僤怒”,謂震怒。詩人之言如此,可見內(nèi)心殷憂之深。他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痛感人民想安居,而從西到東,沒有能安居的處所。人民懷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禍亂。人民既受多種災(zāi)難的侵襲,更擔心外患侵凌,御侮極為迫切。天怒民怨,而國王不恤民瘼,不思改變國家的政治,因此詩人憂心如搗,為盼國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懷憂憤。僅此四章,已可見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詩人申述為國之道,再進忠言。五章首二句“為謀為毖,亂況斯削”,是說謀慮周到,做事慎重,禍亂的情況就可以削減。繼言“告爾憂恤,誨爾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氣,誡教國王:必須憂恤國事,慎于授官拜爵,選用賢能。解救國家之急難,有如解救炎熱。解救炎熱,要用涼水,好比解救國家危難,必須任用賢良。詩人用“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等語,諄諄告誡,陳述利害,可謂語重心長,譬喻也很確當。六章七章,從愛護人民的觀點出發(fā),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們勤于稼穡,以耕種養(yǎng)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勞動,取其收獲養(yǎng)活自己)。因此官府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是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是說國王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著逆風,感到窒息喪氣。人民雖有進取之心,但征役過重,剝奪過多,他們必然會產(chǎn)生難于效力之感。七章敘天降災(zāi)害,禍亂頻仍,執(zhí)政者只知聚斂,沒有顧念人民認真救災(zāi)。由于為政昏亂,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詩中,詩人用人民的口氣,警示國王,一則曰:人怨則天怒,天降喪亂,將滅我所立之王;再則曰:降此蟊賊之蟲,莊稼都受到蟲害而失收,天災(zāi)正是天之懲戒。下曰“哀恫中國,具贅卒荒”,則是感念人民受災(zāi)痛苦,連綴的土地,都受災(zāi)荒蕪,而執(zhí)政者昏亂,沒有領(lǐng)導(dǎo)人民合力救災(zāi),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減輕災(zāi)難。

  詩的第八章再從用人的角度出發(fā),言人君有順理有不順理,用人有當有不當。賢明的國君明于治道,順情達理能認真考慮選用他的輔相。不順理的君王,則與之相反自以為是,把小人當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發(fā)狂。

  以上八章是詩的前半,也是詩的主體,總說國家產(chǎn)生禍亂的原因,是由于厲王好貨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賢,不知納諫,以致民怨沸騰,而詩人有“誰生厲階,至今為?!敝?。

  后八章責同僚之執(zhí)政者,不以善道規(guī)范自己,缺乏遠見,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國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詩人感慨小人當權(quán),也是厲王的過失,因而作成此詩,希望引起鑒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兩句起興。鹿之為物,性喜群居,相親相善?!爱`甡”,意同“莘莘”,眾多之貌,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譖,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詩人感慨“上無明君,下有惡俗”(朱熹《詩集傳》)而有“進退維谷”之嘆。(按:“進退維谷”,“谷”有兩種解說,毛傳:“谷,窮也?!苯駨闹?。《晏子春秋》中,叔向問晏子一節(jié),引詩“進退維谷”,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訓(xùn)谷為“谷”;谷,善也,與毛說不同,錄以備考。)

  第十章、十一章,用對比手法,指責執(zhí)政者缺乏遠見,他們阿諛取容,自鳴得意,他們存有畏忌之心,能進言而不進言,反覆瞻顧,于是賢者避退,不肖者進,于是人民慘遭荼毒而造成變亂。詩人指出執(zhí)政者倘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遠矚,明見百里,倘若執(zhí)政者是愚人,他們目光短淺,倒行逆施,做了壞事,反而狂妄欣喜。這是禍亂之由。詩人又說:“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fù)?!北砻髻t者不求名不爭位,忍心之不肖者,則與之相反,多方鉆營,唯名利是圖;國事如斯而國王不察,親小人,遠賢人,于是百姓難忍荼毒,禍亂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風有隧”起興,先言大風之行,必有其隧;君子與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風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順于理,則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風之行,既有其隧;貪人之行,亦必敗其類。征之事實,無有或爽。蓋厲王此時,用貪人榮夷公為政,榮公好專利,厲王悅之。芮良夫諫不聽,反遭忌恨。故詩中有“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敝Z??芍獏柾鯇τ诎⒄樂畛兴脑捳Z,就聽得進,進行對答,而聽到忠諫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進獻忠言的人為狂悖,國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嘆同僚朋友,專利斂財,虐民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對盡忠的詩人進行威嚇,所以詩人再作告誡。詩人說:“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币馑际钦f:可嘆你們這些同僚,我難道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為?你們對國家有極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飛鳥,有時候也會被人捕獲,國家動亂危亡,你們也不會有好的下場。詩人如此警誡,可渭聲情俱歷??上Т溯呅∪?,無動于衷,所以詩人在此章的結(jié)尾,以“既之陰女,反予來赫”作結(jié),再次警告這些人說:我已熟悉你們的底細,你們對我也無所施其威嚇了。

  在第十五章中,詩人繼第九至十四章指責執(zhí)政臣僚諸種劣跡之后,更縷陳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亂的原因,實為執(zhí)政者之咎,執(zhí)政者貪利斂財,推行暴政,導(dǎo)致民怨沸騰,民無安居之所,痛苦無處訴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詩云:“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敝赋鋈嗣裰允ナ欠菧蕜t,是因為官府執(zhí)政者推行苛政違背道理。“民之回遹,職競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執(zhí)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僅如此,詩中還指出,執(zhí)政者做對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勝(意謂極其殘酷)。譴責極為嚴正。詩人憂國之熱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見。宜乎《詩集傳》解此章云:“言民之所以貪亂而不知止者,專由此人名為直諒而實善背,又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勝而力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輩專競用力而然也,(詩人)反覆言之所以深惡之也?!薄都瘋鳌匪Q此人此輩,即指助厲王為虐之榮夷公等,小人當權(quán),加速國家之危亡,誠足引為鑒誡。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執(zhí)政者以盜寇的手段,對他們進行掠奪,所以他們也不得不為盜為寇。上為盜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詩人又以“涼曰不可,覆背善詈”兩句,表示:我雖忠告你們,卻又不被你們接受,反而在背后詛咒我。最后歸結(jié)到作詩的緣由:“雖曰匪予,既作爾歌?!北M管你們誹謗我我還是為你們作了這首歌,以促成你們的省悟。

  綜觀史實,評價此詩,很有典型意義。周厲王貪而好利,任用榮夷公等小人,不恤人民疾苦,拒絕忠諫,導(dǎo)致周室危亡,這一史實,后世多引為鑒誡。芮良夫就當時情況,作為詩篇,希冀厲王及其用事諸臣能有所省悟,可謂苦心孤詣,可惜厲王不察,終至激成民變,被流放于彘。所以這首詩對當時有重大意義,對后世更有深遠的影響,民猶水也,國猶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見得民心的世代,必然昌盛;失卻民心,必然滅亡,千古一轍,讀《桑柔》之詩,足以引起深思。

  從詩的語言來看,全詩語言樸直而多變化,直陳己意,不事雕飾而寄意深長。其中許多用語,至今還被引用,還具有活力。如“倬彼昊天,寧不我矜”,此呼天之詞也?!皝y生不夷,靡國不泯”,此憂時之詞也?!罢l生厲階,至今為?!?,此憤世之詞也?!罢l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詞也。“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此言處世之詞也。古代語詞,雖至西周,尚未發(fā)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詩中多用通假字來滿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詞語,甚至解說紛紜,難有確意,但根據(jù)詩的主旨,仔細思考,還是可以順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說的,因為文字本是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高度的操縱文字能力。

  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這首長詩,運用了比喻、借喻、暗喻、反詰、襯托、夸張、對比、反比、感嘆等多種手法。章法完整,主題突出,主次分明,在古代詩歌中,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宏篇大作。

0
糾錯
猜你喜歡
  • 偈頌二百零五首
    來問此經(jīng)低聲,大千卷自塵中出,三世佛從口里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寧無依兮谷不盈。摩訶般若波羅密,落日漁樵歌太平。
  • 減字木蘭花 新月
    標簽:月亮悼亡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 出師表 / 前出師表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娤?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副菹峦谐家杂戀\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崧高詩為九江趙使君壽
    黍稷彧彧,去其螟螣。實維豐年,我庾維億。
  • 金盞子
    見開,有新邑之役。D479來西館,籬落間嫣然一枝可愛,見似人而喜,為賦此解賞月梧園,恨廣寒宮樹,曉風搖落。莓砌掃珠塵,空腸斷、熏爐燼銷殘萼。殿秋尚有余花,鎖煙窗云幄。新雁又、無端送人江上,短亭初泊?;h角。夢依約。人一笑、惺忪翠袖薄。悠然醉魂喚醒,幽叢畔、凄香霧雨漠漠。晚吹乍顫秋聲,早屏空金雀。明朝想,猶有數(shù)點蜂黃,伴我斟酌。
  • 白頭吟一首
    浮云高映天上月,月華未落云已滅。濁水長羨清路塵,濁水尚流塵已絕。人心不如云與塵,變態(tài)無窮旋消歇。我家火齊堆金盤,朱樓鎖煙青冥端。昨憶聞琴才等閑,夜奔臨邛相與還。鳳皇曲成保歡樂,骕骦裘典無艱難。當爐滌器兩憔悴,幾度暗啼愁遠山。君儕狗監(jiān)動人主,君乘駟馬跨故園。檄書呵譏蜀父老,老足灑恥徒小恩。顏色何嘗不如舊,自是心存憎愛間。我方失意天地窄,君視浮云江海寬。一身情易復(fù)情難,百年有來終有去。凄凄嫁娶不須啼,出門萬里淪中路。我憐秀色茂陵女,既有新人須有故。請把阿嬌作近喻,到底君王不重顧。若知此事為當然,千金莫換長門賦。
  • 會同館
    萬間頂{左寧右頁}翠光團,千尺廊腰眼界寬。鴨腳參天風雨老,龍髯蟄地雪霜寒。庭花飛墨空遺恨,宮葉流紅不忍看。古往今來只如此,夕陽搔首倚蘭干。
  • 春云
    松邊寒彩過前山,松下鋪氈坐不還。澤物為霜休自苦,且來相伴約齋閒。
  • 讀張李二生文贈石生先
    先生二十年東魯,能使魯人皆好學。其間張續(xù)與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雖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寶,豈與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攜文編謂新作。得之數(shù)日未暇讀,意欲百事先屏卻。夜歸獨坐南窗下,寒燭青熒如熠爚。病眸昏濁乍開緘,燦若月星明錯落。辭嚴意正質(zhì)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千年佛老賊中國,禍福依憑群黨惡。拔根掘窟期必盡,有勇無前力何犖。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圣,陽德匯進群陰剝。大烹養(yǎng)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 定海甲寅口號七首
    田租有約不相違,比著豐年數(shù)已虧。一飽分明郎首賜,幾曾刺口問抽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