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
在這春風(fēng)中行進(jìn)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fù)了這開明的時代。
注釋
汨羅江,水名,在湖南省東北部。
修門:《五百家注》引孫汝聽曰:“《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兮。注云:修門,郢城門?!贝私柚搁L安城門。
明時:政治清明之時。
汨羅遇風(fēng)問答
問:《汨羅遇風(fēng)》的作者是誰?
答:汨羅遇風(fēng)的作者是柳宗元
問:汨羅遇風(fēng)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汨羅遇風(fēng)是唐代的作品
問:汨羅遇風(fēng)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出自 唐代柳宗元的《汨羅遇風(fēng)》
問: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的下一句是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問:出自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
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汨羅遇風(fēng)賞析
吟詠屈原的詩詞,也有相當(dāng)多的是一些遷客騷人,宦游經(jīng)過秭歸等地時,于羈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對自己身世遭際的感嘆。詩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運,把個人遭受排斥打擊的忿恨和不滿壓抑在心中。柳宗元還寫過“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币瓰橹海惚毁H謫抑郁憂憤之情。
“南來不作楚臣悲”,南來,點明自己的處境;寫詩人回顧貶湘時,已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即不愿像屈原那樣因憤世而懷沙自沉?!安蛔鞒急?,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會像屆原那樣,因憂國憂民而自沉于水。為何不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表明詩人憧憬未來,有信心勵精圖治,再干一番事業(yè)。詩人以一達(dá)觀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開頭二句寫事、抒情,皆未言及風(fēng),三句則引入風(fēng)的描寫。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述說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又來到汨羅,這條路不是沉淪之路,而是充滿希望之路。詩人為了答謝在汨羅江旅途道上春風(fēng)吹拂,“莫將波浪枉明時”,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濤淹沒到大湖中,而是下決心不辜負(fù)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波浪,人生波折,社會動蕩?!澳?、“波浪”、“枉”、“明時”暗寓出詩人不因為遭受到挫折而耽擱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干的情愫。
觀此詩作,以七絕近體而存古韻,以平實質(zhì)樸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東坡嘗評子厚之詩:發(fā)纖秾于古簡,寄至味于淡泊。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實的語句,卻能感人至深;沒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敘述,卻是發(fā)自肺腑。詩中寫江中遇風(fēng),并未具體寫風(fēng)的表現(xiàn),而是以人生的經(jīng)歷、體驗作為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將“春風(fēng)”作一點綴,以此與作者那樂觀的心境相互映襯。
- 皇后閣端午貼子詞五首武玄門前羅百戲,昆明池上斗千艘。圣人不事游觀樂,翻笑前朝侈燕敖。
- 新市雜詠十首一年不妨李紅娘,今日過門意已忘。嘶入畫橋東畔路,紫騮猶記舊垂楊。
- 石橋接待當(dāng)年立雪直齊腰,宗旨流傳到石橋。風(fēng)急窗寒燈影遠(yuǎn),疏梅無語夜薌銷。
- 山礬水仙委蛇江梅老,架上酴醿雪未翻。千斛妙香留不用,一時分付與山礬。
- 吳真州屢交詩而不及見告去送別論心曾未面,惜別重相於。此復(fù)失交臂,何當(dāng)逢下車。倚風(fēng)三弄笛,搔首十年書。吟卷歌壺暇,春江足鯉魚。
- 瑞鶴仙百年如夢蝶。嘆古往今來,多少豪杰。圖王霸業(yè)。謾得漁樵,一場閑說。秦宮漢闕。今只有狐蹤兔穴。想榮華秉燭當(dāng)風(fēng),富貴似湯澆雪。省也,損身薄利害己,虛名卻如吳越。隨緣養(yǎng)拙。柴門掩,是非絕。向午窗容膝,小溪垂釣,坐對云山萬疊。夜橫琴,伴我知音,碧天皓月。
- 一剪梅身若白云任卷舒。天涯海岸,自在無拘。太虛廓落是吾廬。不羨王侯,拱璧軒興。一味閑閑樂有馀。從他活計,冷淡消疏。歸來畢竟理何如。心月輝輝,光射蓬壺。
- 七月十五日競傳有鐵騎八百來屠寧海人懼罹仙年來避世羨漁郎,全載妻兒云水張。隔葦鳴榔分細(xì)火,帶苔收網(wǎng)曬斜陽。一絲寒雨鱸腮紫,半箔歸潮蟹斗黃。欲逐鴟夷江海去,西風(fēng)無奈稻花香。
- 弈棋有感奕秋鴻鵠未須驚,一著才差敗一枰。不信但來茅屋里,紙棋盤上看輸贏。
- 蛙齊渴飲嘗不足,鑿井偶清疏。井邊舊墻屋,涂墍為我居。念彼作者勞,容膝已有余。開窗近檐楹,天光滿圖書。汲水屢灑掃,塵去延空虛。外潔內(nèi)亦清,體胖氣加舒。頃懷陷中蛙,樂豈羨蝦魚。相群宅新府,文木森周廬。侯門多結(jié)駟,賜金每論車。身外無我親,儻來物固疏。日食夜以息,大小則皆知。況無百歲人,貴賤同丘墟。但可蔽風(fēng)雨,且以永居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