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絕唱人驚駭,三體神蹤鳳折旋
出自宋代李至《伏蒙承旨學士特贈寵招慚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
昔陪群彥在鰲山,今日重來赴玳筵。
才向玉堂觀圣札,又離瑤席睹宸篇。
二南絕唱人驚駭,三體神蹤鳳折旋。
坐久庭柯移午影,飲酣宮吹遞香煙。
吟求視草箋分寫,醉假通中枕暫眠。
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樂太平年。
注釋參考
二南
(1).指《詩》的《周南》和《召南》?!稌x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興發(fā)皇世,風流二《南》。” 宋 歐陽修 《王國風解》:“《周》《召》二《南》,至正之詩也?!?清 屈紹隆 《杜曲謁杜工部祠》詩:“一代悲歌成國史,二《南》風化在詩人?!?/p>
(2).指 周公 、 召公 及其管轄的地區(qū)。 晉 潘岳 《西征賦》:“茲土之舊也,固乃 周 、 邵 之所分,二南之所交?!薄段倪x·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諒以齊徽二南,同規(guī)往哲。” 呂向 注:“二南謂 周公 、 邵公 也?!薄冻鯇W記》卷二十引 唐中宗 《賜成王千里衣物敕》:“聲高 沛 獻 ,德邁二南?!?/p>
絕唱
絕唱 (juéchàng) 指詩文創(chuàng)作的最高造詣 the peak of poetic perfection 古今絕唱驚駭
驚駭 (jīnghài) 恐慌恐懼 frightened;panic-stricken三體
(1).指《詩經(jīng)》的風、雅、頌三體?!对姟め亠L·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備有風、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p>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痹ⅲ骸耙理崳迷谝豁?,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逗鬂h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薄端问贰の脑穫魅ぞ渲姓罚骸癌z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p>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
(6).史學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折旋
(1).曲行。古代行禮時的動作?!俄n詩外傳》卷一:“立則磬折,拱則抱鼓,行步中規(guī),折旋中矩?!?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失教之家,閽寺無禮……黃門侍郎 裴之禮 號善為士大夫,有如此輩,對賓杖之,其門生僮僕,接於他人,折旋俯仰,辭色應對,莫不肅敬,與主無別也?!薄吨熳诱Z類》卷一○五:“折旋是直去了復橫去,如曲尺相似。其橫轉處欲其方如中矩也?!?/p>
(2).形容舞姿。 唐 李白 《清平樂令》詞:“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
(3).返回;轉身。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翊圣敬劉海蟾》:“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職,折旋塵中。”《明史·顧佐傳》:“百僚過者,折旋避之?!?/p>
(4).形容來回奔逐。 宋 岳珂 《桯史·隆興按鞠》:“一日,上親按鞠,折旋稍久,馬不勝勩,逸入廡間?!?/p>
(5).周旋。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若目見而身折旋其間, 呂公 以為其長不獨在文字也?!?/p>
(6).形容山勢的曲折盤旋。
李至名句,伏蒙承旨學士特贈寵招慚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