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何啻得其細(xì)
出自宋代岳珂《薛道祖清閟閣詩帖贊》:
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何啻得其細(xì)。
三鳳之呈瑞,非實(shí)不餌,亦姑即其意。
予陋且蔽,嘗竅嘆喟,謂必見其夫與境契,而后可以處絕塵之地。
歸而對,出而棄,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暫慰,則亦何足以得二者之味。
詩乎竹乎,予將求其所以無愧。
注釋參考
此君
《晉書·王徽之傳》:“﹝ 徽之 ﹞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騿柶涔?, 徽之 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稱。 唐 岑參 《范公叢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種來幾時(shí)聞已大。” 唐 白居易 《東樓竹》詩:“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宋 蘇軾 《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 揚(yáng)州 鶴?” 宋 姜夔 《念奴嬌·謝人惠竹榻》詞:“梅風(fēng)吹溽,此君直恁清苦?!?/p>
清閟
清靜幽邃。《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即玄宮之冥漠,安神寢之清閟?!?唐 韓愈 《新竹》詩:“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宋 王炎 《勸農(nóng)道場山》詩:“松徑度坡陀,蓮宮得清閟?!薄端问贰分臼摹罚骸艾幍钋彘s,玉墄坦夷?!?清 夏錫祚 《自紫蜺澗至旋螺頂》詩:“巖阿賀精廬,清閟獨(dú)所擅?!?/p>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jù)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biāo)注>序》:“ 昌黎 論文,務(wù)去陳言?!?/p>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卑?,此“昌黎”指 韓肖胄 。
何啻
亦作“ 何翅 ”。猶何止,豈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硯》詩:“波浪因文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葉適 《<黃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書 巾山 之上,使讀之者識(shí)趣增長,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無窮,視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其氛焰所及,視 乾隆 時(shí),何啻十倍!”
岳珂名句,薛道祖清閟閣詩帖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