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飽歸天賜,群兇勿幸災(zāi)
出自宋代趙蕃《六月十七夜出寺門驟有所聞疑水與風(fēng)即而觀之》:
昨日真聊爾,今宵頗快哉。
無嫌雨腳短,故喜旱頭開。
一飽歸天賜,群兇勿幸災(zāi)。
誰驅(qū)霹靂駕,更起阿香雷。
注釋參考
歸天
歸天 (guītiān) 死的婉辭 pass away;die 那妖精不經(jīng)打,三五棒便歸天了幸災(zāi)
因別人遭災(zāi)而高興?!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岸?, 秦 饑,使乞糴於 晉 , 晉 人弗與, 慶鄭 曰:‘背施無親,幸災(zāi)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漢書·蕭望之傳》:“未終奉約,不幸為賊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zāi)也,彼必奔走遠(yuǎn)遁?!薄赌咸茣せ矢^勛傳》:“聞諸軍敗績,則幸災(zāi)見於詞色?!?/p>
趙蕃名句,六月十七夜出寺門驟有所聞疑水與風(fēng)即而觀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念奴嬌(冬日賞菊次前韻)——— 姚述堯〔宋代〕
- 題拗韁牛——— 釋紹曇〔宋代〕
- 洞玄歌——— 長筌子〔元代〕
- 梅花引——— 王哲〔元代〕
- 和楊仲才歸途秋郊即事——— 虞儔〔宋代〕
- 送王節(jié)推夷仲秩滿赴闕——— 喻良能〔宋代〕
- 別董颋——— 杜甫〔唐代〕
- 王倅德遠(yuǎn)有詩謝送菊因酬二絕——— 張镃〔宋代〕
- 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 黃庭堅〔宋代〕
- 依韻和梅圣俞從登東樓三首——— 王珪〔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