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因五字解,每忝重言期
出自唐代齊己《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
何處陪游勝,龍興古觀時(shí)。
詩懸大雅作,殿禮七真儀。
遠(yuǎn)繼周南美,彌旌拱北思。
雄方垂樸略,后輩仰箴規(guī)。
對(duì)坐茵花暖,偕行蘚陣隳。
僧絳初學(xué)結(jié),朝服久慵披。
到處琴棋傍,登樓筆硯隨。
論禪忘視聽,譚老極希夷。
照日江光遠(yuǎn),遮軒檜影欹。
觸鞋松子響,窺立鶴雛癡。
始貴茶巡爽,終憐酒散遲。
放懷還把杖,憩石或支頤。
眺遠(yuǎn)凝清眄,吟高動(dòng)白髭。
風(fēng)鵬心不小,蒿雀志徒卑。
顧我專無作,于身忘有為。
叨因五字解,每忝重言期。
舍此應(yīng)休也,何人更賞之。
淹留仙境晚,回騎雪風(fēng)吹。
注釋參考
五字
(1).五個(gè)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稘h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薄赌鲜贰り懾蕚鳌罚骸?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jīng)時(shí)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huì) ( 鐘會(huì)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dāng)爾耶?’ 松 曰:‘ 鐘會(huì)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jīng)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p>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jià)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p>
重言
(1).謂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語?!肚f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成玄英 疏:“重言,長老鄉(xiāng)閭尊重者也。” 陸德明 釋文:“重言,謂為人所重者之言也?!?王先謙 集解:“其( 莊子 )託為 神農(nóng) 、 黃帝 、 堯 、 舜 、 孔 、 顏 之類,言足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币徽f反復(fù)言之。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重,當(dāng)為直容切?!稄V韻》:重,復(fù)也。 莊生 之文,注焉而不窮,引焉而不竭者是也?!?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瑗字翼之見寄》詩:“??重?fù)吹噓,終為重言累。”
(2).意味深重,語重心長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許吾終不擊 都 ,以子父交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 , 都 遂釋然,不復(fù)興意?!?唐 李濬 《松窗雜錄》:“﹝ 德宗 ﹞常於便殿語 玄宗 朝,尤惜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禍,自 林甫 始也?!?/p>
(1).再次申說?!读凶印ふf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后漢書·郎顗傳》:“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李賢 注:“重,再也?!?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安宗子科》:“然臣復(fù)重言者,貴以微誠,披露肝膽。”
(2).口吃。《靈樞經(jīng)·憂恚無言》:“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迭字。如:《詩·周南·桃夭》“**,灼灼其華”中的“夭夭”、“灼灼”。如: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連用七組重言,以造成一種凄惋的情與景。
齊己名句,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