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支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出自宋代蘇軾《食荔支二首(并引)》:
惠州太守東堂,祠故相陳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謂將軍枝。
今風(fēng)大熟,賞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縱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云駢火實(shí),瑞露酌天漿。
料紫垂先熟,高紅掛遠(yuǎn)揚(yáng)。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羅浮山下四時(shí)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注釋參考
荔支
即荔枝?!逗鬂h書·和帝紀(jì)》:“舊 南海 獻(xiàn)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xiǎn),死者繼路?!?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荔支》:“《廣志》曰:‘荔支,樹高五六丈,如桂樹。緑葉蓬蓬,冬夏鬱茂,青華朱實(shí)。’” 宋 蘇軾 《峻靈王廟碑》:“石峯之側(cè),多荔支黃柑,得就食?!眳⒁姟?荔枝 ”。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nèi)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shù)。”后以“三百”指代《詩經(jīng)》。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眳⒁姟?三百篇 ”。
不妨
不妨 (bùfáng) 最好還是 might as well 你不妨現(xiàn)在就告訴他 無任何害處 there is no harm in 你不妨去碰碰運(yùn)氣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would 我不妨說,傳導(dǎo)聲音的機(jī)械裝置是完善的南人
(1).南方人。《論語·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南人,南國之人。”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一:“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dòng)鄉(xiāng)情?!?明 陳邦瞻 《宋史紀(jì)事本末·文謝之死》:“﹝ 孛羅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廣賡虞之死》:“ 侍郎 性爽朗,少隨 文端公 居 兩江 久,習(xí)染南人風(fēng)度?!?魯迅 《花邊文學(xué)·北人與南人》:“據(jù)我所見,北人的優(yōu)點(diǎn)是厚重,南人的優(yōu)點(diǎn)是機(jī)靈。”
(2). 金 代對 漢 人的稱呼。《金史·輿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為 漢 姓及學(xué)南人裝束?!?/p>
(3). 元 代對 南宋 人的稱呼?!对贰みx舉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漢 人、南人作一榜?!?明 葉子奇 《草木子·克謹(jǐn)》:“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 漢 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絶無者也?!?魯迅 《花邊文學(xué)·北人與南人》:“至于 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yàn)樗亲詈笸督档囊换铩!?/p>
蘇軾名句,食荔支二首(并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