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耒《和歸去來詞》:
歸去來兮,行世不偶予曷歸。
其出無所為喜兮,舍去而何悲。
眄一世之無與兮,古之人逝莫追。
求不疚于予義兮,又奚恤余子之是非。
彼好惡之罔極兮,或顛倒其裳衣。
顧吾涉之已深兮,愧哲人之見微。
吾歸甚安,無所事奔。
既守吾室,又杜吾門。
一氣孔神,于中夜存。
納至和于靈根兮,挹天醞于玄尊。
既充溢于幽闕兮,亦粹然而見顏。
往有坎而茲夷兮,昔或危而今安。
將從化人于西域兮,面藏吏于函關(guān)。
將以一世為芻狗兮,廢與興吾厭觀。
彼福禍之一源兮,必茲出而茲還。
彼自以為無隙兮,何異夫石槨之宋桓。
歸去來兮,吾悲夫斯人不返兮,豈招仙圣與之游。
昔惠我以好音,忽遠去而莫求。
予曷異于世人兮,初為哽塞而增憂。
彼錢镈則深藏兮,盍視夫已墾之田疇。
萬古蕓蕓,共逝一舟。
半夜而失,旦號其丘。
畏達觀之誚予,涕已泣而不流。
悟榮名之取憎兮,善斯人之獲休。
已矣乎,萬物之作各其時,吾獨與時而去留,豈或能力而違之。
既往莫或追,來者尚可期。
蓋雨暵之在天,豈吾稼之不耔。
彼蜀雄之必傳,作猶愧于書詩。
嗟身屈而道伸,于斯人兮曷疑。
注釋參考
歸去來兮
歸:返回?;厝グ?。指歸隱鄉(xiāng)里。成語解釋歸:返回?;厝グ伞V笟w隱鄉(xiāng)里。歸去來兮出處晉·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使用例句自不合剛下山來惹是非,不如歸去來兮。悲夫
悲嘆之詞。夫,語助?!肚f子·讓王》:“悲夫!子之不知余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悲夫!”
斯人
(1).此人?!墩撜Z·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唐 杜甫 《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難得?!?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p>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jié)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zhuǎn)貧弱,力役非無怨?!?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p>
仙圣
道家對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稱。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偉觀哉!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shù),謂之圣燈……其深信者,則以為仙圣之所設(shè)化也?!?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壁皆當時所畫,不能盡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為奇筆,豐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繪仙圣者,一切為靡曼之狀也。” 宋 王胄 《羅浮圖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傳之紀載,幽居之隱淪,動植之靈異,前后之吟詠,不可以備知。”
張耒名句,和歸去來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