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同《讀蔣都官畫像記》:
聞昔妖氛滿巴蜀,所臨州縣偃如風。
其城陷者盡從賊,以義死之惟有公。
節(jié)與岷山高莫敵,名隨皁水注無窮。
蘭臺秉筆今誰氏,舍此何由壯史功。
注釋參考
蘭臺
(1). 戰(zhàn)國 楚 臺名。故址傳說在今 湖北省 鐘祥縣 東。《文選·宋玉<風賦>序》:“ 楚襄王 游於 蘭臺 之宮, 宋玉 、 景差 侍?!?李周翰 注:“ 蘭臺 ,臺名?!?唐 張九齡 《登古陽云臺》詩:“ 楚國 茲故都, 蘭臺 有餘址?!?/p>
(2). 漢 代宮內(nèi)收藏典籍之處?!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漢 焦贛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p>
(3).泛指宮廷藏書處?!赌鲜贰ば烀銈鳌罚骸胺筋I(lǐng)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p>
(4).指御史臺。 漢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臺,故稱?!顿Y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燒蘭臺府署為戰(zhàn)場?!?胡三省 注:“蘭臺,御史臺也?!?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又 東漢 時 班固 為蘭臺令史,受詔撰《光武本紀》,故史官亦稱“ 蘭臺 ”。
(5). 唐 代指秘書省。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馮浩 箋注:“《舊書·職官志》:秘書省, 龍朔 初改為蘭臺, 光宅 時改為麟臺, 神龍 時復為秘書省?!?/p>
(6).相術(shù)家指鼻的左側(cè)?!短迳耔b》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兇……左為蘭臺,右為廷尉?!薄杜f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謂 淹 曰:‘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臺、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7).道教指肝臟。《云笈七籤》卷十九:“經(jīng)曰:‘肺為尚書,肝為蘭臺,心為太尉公。’”
秉筆
秉筆 (bǐngbǐ) 執(zhí)筆 do the actual writing誰氏
何人。《太平廣記》卷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永清縣廟》:“見荒廟巋然,土偶羅列,無門榜牌記,莫知誰氏,訪之邑吏,但云 永清大王 而已?!?/p>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么途徑?!冻o·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愿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甕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云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史功
修史的功業(yè)?!赌鲜贰の膶W傳·檀超》:“既與物多忤,史功未就,徙 交州 ,於路見殺。”
文同名句,讀蔣都官畫像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商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