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石《芝草》:
邊上秋風(fēng)生,眾芳感蕭瑟。
何由九地底,一氣回暖脈。
官居類僧坊,忽有芝草坼。
駢跗間紅紫,合蓋暈黃白。
秋菌苦爭氣,渠自凡眼窄。
此理豈人為,信我匪天厄。
年余竅邊廩,菜飽固不擇。
謬政鬼所笑,敢望神意格。
山中合歡桃,隴上六歧麥。
一年獲三瑞,助我動行色,歸來及受厘,藉口緩誅責(zé)。
從今歸商山,舉手謝樵客。
注釋參考
動行
施行;走動;行動。《國語·楚語上》:“節(jié)制義以動行之,恭敬以臨之?!薄洞蟠鞫Y記·哀公問五義》:“動行不知所務(wù),止立不知所定?!薄逗鬂h書·寇榮傳》:“閶闔九重,陷穽步設(shè),舉趾觸罘罝,動行絓羅網(wǎng)?!?/p>
歸來
歸來 (guīlái) 返回原來的地方 return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啤?杜甫《兵車行》受厘
漢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國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歸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妒酚洝でZ生列傳》:“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漢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還致福?!?司馬貞 索隱引 應(yīng)劭云 :“釐,祭餘肉也。”《漢書·賈誼傳》 顏師古 注則以“釐”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與此說異。 唐 張昭 《漢宗廟樂舞辭》:“受釐飲酒皇歡洽,仰俟餘靈泰九區(qū)?!?明 唐順之 《奉天殿慶成侍宴》詩:“方看受釐日,即是賜脯辰。”
藉口
(1).借別人的話作為依據(jù)?!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叭羝堄幸越蹇诙鴱?fù)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預(yù) 注:“藉,薦;復(fù),白也。” 孔穎達 疏:“言無物則空口以為報,少有所得則與口為藉,故曰藉口?!?/p>
(2).多作托辭或假托的理由。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卷二:“ 唐 史稱 房 杜 不言功,予謂此乃庸人鄙夫持祿固位者得以藉口也。”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他假公藉口為除奸橫,其實要自逞強兇?!?/p>
(3).謂充饑。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饑饉?!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我軍出界近二旬,所獲才三十餘級,何以復(fù)命!且食盡矣,請襲取 宥州 ,聊以藉口。”
誅責(zé)
懲罰;責(zé)罰。《尉繚子·原官》:“明賞賚,嚴(yán)誅責(zé),止奸之術(shù)也?!?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一:“乃如 安石 之愚,則愿執(zhí)事不矜寵利,不憚?wù)D責(zé),一為天下昌言,以寤主上。” 清 陳鳣 《對策》:“故託夫幣跡以為發(fā)起也,則又以 宰我 為有心晝寢,以待夫子誅責(zé),恐無此情理也。”
李石名句,芝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