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弼《寄云泉僧永頤》:
頌罷南華誰得聞,兩川寒玉一禪身。
松邊彈舌低聲念,莫引龍來變作人。
注釋參考
彈舌
猶搖舌。謂唱念、說話等。 唐 李洞 《送三藏歸西天國》詩:“十萬里程多少磧,沙中彈舌授降龍。”自注:“ 奘公 彈舌念梵語《心經(jīng)》,以授 流沙 之龍?!?元 迺賢 《鐵缽盂》詩:“山僧偶彈舌,引得老龍?bào)??!?清 龔自珍 《誦得生凈土陀羅尼記數(shù)簿書后》:“聲音不二門,古譯音不準(zhǔn),既辯之矣,予能肖彈舌,依今譯大攝小,亦能以大攝小書,然而不廢古譯?!?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引祖訓(xùn)》:“然授后生以話端,致其彈舌相譏,可見通今之難勝於博古?!?/p>
低聲
低聲 (dīshēng) 低的或放低的聲音 in a low voice; undertone 在一個(gè)角落,低聲閑談變作
(1).突然發(fā)生變化?!稇?zhàn)國策·楚策四》:“ 襄王 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zhàn)慄?!?/p>
(2).變亂發(fā)生。 清 王韜 《甕牖馀談·賊中悍酋記》:“ 道光 二十年六月, 金田 變作。”
(3).變成,改變?yōu)?。《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鄧九公 道:‘那時(shí)我一把無名孽火從腳跟下直透頂門,只是礙著眾親友不好動(dòng)粗,我便變作一番啞然大笑。’”
周弼名句,寄云泉僧永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