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薛紹彭《馬伏波事》:
人生在衣食,但取飽與溫。
下澤駕款段,曾不羨華軒。
仕為郡掾吏,身自守丘園。
鄉(xiāng)里稱善人,此外不足論。
志大心自勞。
福厚禍有根。
提兵泊浪間,薏苡讒謗喧。
飛鳶跕跕墮,臥視瘴水昏。
永懷平生時,空愧少游音。
注釋參考
提兵
率領(lǐng)軍隊。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詩:“注意奏凱赴都畿,速令提兵還 石坂 。”《封神演義》第四三回:“自來提兵征伐多年,未嘗有挫鋒鋭;今日到此,失機喪師,殊為痛恨!”京劇《取南郡》第十四場:“ 牛金 、 曹純 恐非 周瑜 敵手,元帥還須提兵接應(yīng)。”
薏苡
(1).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線狀披針形,穎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釀酒,并入藥。莖葉可作造紙原料。《后漢書·馬援傳》:“初, 援 在 交阯 ,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p>
(2).指薏苡之謗。 宋 蘇軾 《和王鞏并次韻》之五:“巧語屢曾遭薏苡,庾詞聊復(fù)託芎藭?!?/p>
讒謗
讒毀誹謗?!度龂尽の褐尽ね趿覀鳌贰拔粗?,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時衰世弊,識真者少,朋黨之人,互相讒謗?!?宋 蘇軾 《和孫莘老次韻》:“雖去友朋親吏卒,卻辭讒謗得風(fēng)謡?!?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內(nèi)檔案”》:“結(jié)果是辦事的人成為眾矢之的,謠言和讒謗,百口也分不清?!?/p>
薛紹彭名句,馬伏波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