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光祿庵二首》:
文章恨不見(jiàn)文園,禮樂(lè)方將訪石泉。
何事庵中著光祿,枉教閑處筆如椽。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覓光祿,雪中履跡鏡中真。
注釋參考
履跡
見(jiàn)“ 履跡 ”。
亦作“ 履跡 ”。1.謂踏著前人的足跡。指承襲祖業(yè)?!度龂?guó)志·蜀志·楊戲傳》:“躡基履跡,播德芳聲?!?/p>
(2).足跡。 南朝 陳 何楫 《班倢伃》詩(shī):“履跡隨恩故,階苔逐恨新。” 唐 岑參 《長(zhǎng)門(mén)怨》詩(shī):“緑錢(qián)生履跡,紅粉濕啼痕?!?/p>
(3).事跡。 清 劉大櫆 《<王天孚詩(shī)集>序》:“余讀其詩(shī),稽其平生之履跡?!币槐咀鳌?履跡 ”。
蘇軾名句,光祿庵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