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經(jīng)寫得空三洞,隱士招來別九華。
出自唐朝陸龜蒙《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三首,每篇》
不必探幽上郁岡,公齋吟嘯亦何妨。唯求薏苡供僧食,
別著氍毹待客床。春近帶煙分短蕙,曉來沖雪撼疏篁。
余杭山酒猶封在,遙囑高人未肯嘗。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猶自學丹砂。仙經(jīng)寫得空三洞,
隱士招來別九華。靜對真圖呼綠齒,偶開神室問黃芽。
方諸更是憐才子,錫賚于君合有差。
名價皆酬百萬余,尚憐方丈講玄虛。西都賓問曾成賦,
東海人求近著書。茅洞煙霞侵寤寐,檀溪風月掛樵漁。
清朝還要廷臣在,兩地寧容便結(jié)廬。
注釋參考
仙經(jīng)
泛指道教經(jīng)典。 晉 葛洪 《抱樸子·辨問》:“仙經(jīng)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jīng)?!?唐 呂巖 《七言》詩之三八:“仙經(jīng)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得空
得空,得空兒 (dékòng,dékòngr) 有空閑時間 be free;be at leasure 得空我一定去三洞
(1).道教經(jīng)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稱“三洞”。言通玄達妙,其統(tǒng)有三,故云“三洞”。見《云笈七籤》卷六引《道門大論》。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銘》:“又有受持 黃 老 ,好尚神仙,職在三洞,身帶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p>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顧況 《步虛詞》:“迥步游三洞,清心禮七真?!?宋 王禹偁 《太一宮祭迴寄韓德純道士》詩:“自慙懷祿仕,蠹此力穡民。又拋三洞趣,來入九衢塵。”
隱士
隱士 (yǐnshì) 隱居不做官的人 hermit;recluse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招來
見“ 招徠 ”。
九華
(1).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舊稱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蓮花,故改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序:“ 青陽縣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數(shù)十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 九華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為易名?!敝鞣?天臺峰 ,有 化城寺 、 百歲宮 、 回香閣 和古拜經(jīng)臺等古剎名勝,與 峨眉 、 五臺 、 普陀 等山合稱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參見“ 九子山 ”。
(2).宮殿名。 后趙 石虎 建?!妒斑z記·晉時事》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 石虎 席卷西京,崇麗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儀,內(nèi)修 三英 、 九華 之號?!?齊治平 注:“ 九華 ,宮名?!薄肚逡唤y(tǒng)志》:“ 后趙 石虎 建,以三三為位,故謂之 九華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晉 陶潛 《九日閑居》詩序:“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p>
(2).花朵繁茂。喻婦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競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標梅三實,無闕其時;夭桃九華,能修其政?!?/p>
陸龜蒙名句,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三首,每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