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千古恨,蓑笠十年游
出自宋代趙蕃《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
草草天涯棹,悠悠江上鷗。
琵琶千古恨,蓑笠十年游。
莫向官亭泊,閑為佛界流。
明朝更西去,依舊覓扁舟。
注釋參考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千古恨
猶千載恨。 元 尹廷高 《會稽古陵》詩:“牧竪亡羊千古恨, 九疑 山下一沾衣?!?明 夏完淳 《即事》詩之一:“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p>
蓑笠
蓑衣與笠帽。《儀禮·既夕禮》:“道車載朝服,稾車載蓑笠?!?鄭玄 注:“蓑笠,備雨服?!薄逗鬂h書·蔡邕傳下》:“故當(dāng)其有事也,則蓑笠并載?!?清 唐甄 《潛書·明鑒》:“茅舍無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無失,然后袞冕可服?!?/p>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耙晦挂皇~,十年尚猶有臭?!?楊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p>
趙蕃名句,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