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貫休《寄西山胡汾》:
待價欲要君,山前獨灌園。
雖然不識面,要且已消魂。
鹿睡紅霞影,泉淋白石門。
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論。
注釋參考
雖然
雖然 (suīrán)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xiāng)》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戰(zhàn)國策·魏策》不識面
沒有見過面。《世無匹》第三回:“ 金守溪 聽 干白虹 三字,雖不識面,那義勇之風,藉藉在耳。”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三:“吃過飯,他仍和 小喜 躺在床上,一邊吸料子,一邊準備應酬這位不識面的綠林豪俠?!?/p>
要且
卻是。表示轉折語氣。 唐 白居易 《夜題玉泉》詩:“遇客多言愛山水,逢僧盡道厭囂塵; 玉泉潭 畔松間宿,要且經(jīng)年無一人?!?唐 羅鄴 《早梅》詩:“滿園桃李雖堪賞,要且東風晚始生?!?唐 方干 《送弟子伍秀才赴舉》詩:“由來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眾人。”
消魂
消魂 (xiāohún) 靈魂離散。形容極度的悲愁、歡樂、恐懼等 be overwhelmed with sorrow or joy;feel transport ed貫休名句,寄西山胡汾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