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昌《頌古五十七首》:
法身說法,肉眼看物。
大智如愚,大辯如訥。
拈起簸箕別處舂,推出枕子露眼床,劍忍上事放毫光。
注釋參考
大智如愚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 宋 蘇軾 《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亦作“ 大智若愚 ”。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駱文忠公遺愛》:“或謂 駱公 生平不以經濟自命,其接人神氣渾穆,人視之固粥粥無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愛,在 楚 在 蜀 ,自有諸賢擁護而效其長,豈其大智若愚耶?”
成語解釋指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大智如愚出處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大辯
亦作“ 大辨 ”。能言善辯?!痘茨献印ぴ徰杂枴罚骸按蟮罒o形,大仁無親,大辯無聲,大廉不嗛,大勇不矜。”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公之廣學,其積如山,公之大辨,其流如川?!?/p>
釋道昌名句,頌古五十七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