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王昌齡《觀江淮名勝圖》
刻意吟云山,尤知隱淪妙。
遠(yuǎn)公何為者,再詣臨海嶠。
而我高其風(fēng),披圖得遺照。
援毫無(wú)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掃荊門煙,明標(biāo)赤城燒。
青蔥林間嶺,隱見淮海徼。
但指香爐頂,無(wú)聞白猿嘯。
沙門既云滅,獨(dú)往豈殊調(diào)。
感對(duì)懷拂衣,胡寧事漁釣。
安期始遺舄,千古謝榮耀。
投跡庶可齊,滄浪有孤棹。
注釋參考
投跡
見“ 投跡 ”。
亦作“ 投跡 ”。舉步前往,投身?!肚f子·天地》:“且若是,則其自為處危,其觀臺(tái)多物,將往投跡者眾。” 三國(guó) 魏 鍾會(huì) 《檄蜀文》:“誠(chéng)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蹤,措身 陳平 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lái)裔。”《新唐書·狄仁杰傳》:“不循禮義,投跡犬羊,以圖賒死,此君子所愧?!?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翰林非病叟所處,寵祿非庸夫所食,官謗可畏,幸而得請(qǐng),投跡故山。”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shuō)?!稌び碡暋罚骸?嶓冢 導(dǎo)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孔 傳:“別流在 荊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wú)一日不在心目間?!?/p>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jī)<塘上行>》:“發(fā)藻玉臺(tái)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瘻胬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guó)》:“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shí)》“后時(shí)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cāng)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p>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shī):“長(zhǎng)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明 高棣 《題臺(tái)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shī):“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shí)?!?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shī)·以詩(shī)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币嘟柚盖嗌n的天空。 唐 寒山 《詩(shī)》之五九:“天高不可問(wèn),鷦鵊在滄浪?!?/p>
(4).形容頭發(fā)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wèn)夕郎驚。”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yáng)消夏錄六》:“ 關(guān)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p>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焙笏煲浴皽胬恕敝复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shī)》:“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mèng)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jié)誠(chéng)不虧,鼓枻歌‘滄浪’?!?/p>
孤棹
亦作“ 孤棹 ”。獨(dú)槳。借指孤舟。 唐 長(zhǎng)孫佐輔 《杭州秋日別故友》詩(shī):“獨(dú)隨孤櫂去,何處更同衾。” 宋 徐鉉 《送黃秀才姑熟辟命》詩(shī):“水云孤棹去,風(fēng)雨暮春寒?!?明 姚潛 《葉南屏田梅岑攜樽過(guò)訪同家舒恭侄賦》詩(shī):“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聽?!?柳亞子 《為香凝先生題畫》詩(shī):“緣溪孤櫂夷猶去,人與歸鴉共渺綿?!?/p>
王昌齡名句,觀江淮名勝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飛天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