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楊維楨《箕斗歌》:
計(jì)孛怯梼杌,紫木背文章。
我迕一宿直箕斗,不愁斟酌愁簸揚(yáng)。
斗之柄,實(shí)司天;箕之風(fēng),由犯月。
箕胡為,張口吻;斗胡為,閟喉舌。
騎箕尾,訴閶闔。
屏讒邪,正出納。
文昌開(kāi),箕斗合。
注釋參考
梼杌
梼杌 (táowù) 古代傳說(shuō)中的一種猛獸 legendary fierce beast 謂之梼杌。——《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兇頑無(wú)匹儔之貌。”。服注:“梼杌狀似虎,豪長(zhǎng)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zhǎng)丈八尺,能斗不退?!?楚之梼杌?!睹献印?。注:“囂兇之類(lèi),興于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 借指兇惡的人 demon;satanic person背文
(1).背誦。《周禮·春官·瞽矇》“諷誦《詩(shī)》” 鄭玄 注“謂闇讀之不依詠也” 唐 賈公彥 疏:“背文與聲節(jié)之,皆是闇讀之,不依琴瑟而詠也。”
(2).背部的紋理。《廣雅·釋鳥(niǎo)》:“鳳皇。背文曰義,腹文曰信?!?/p>
(3).古錢(qián)幣背面的文字。
楊維楨名句,箕斗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