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寒泉》:
照膽寒泓覆有亭,此泉曾入老坡評。
八詩最得吟梅苦,一盞能消薦菊清。
不拜韜光徵士詔,卻傳配食水仙名。
銀床響絕無人汲,墓在孤山木自榮。
注釋參考
不拜
(1).古代以拜為謁見上級的禮節(jié)。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許不拜?!抖Y記·曲禮上》:“介者不拜。”《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p>
(2).不接受任命。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奉使京師,除尚書刪定郎,不拜?!薄端螘つ掀酵跄妈p傳》:“﹝ 元嘉 ﹞二十六年,進號平西將軍,讓不拜。”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劉若虛》:“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試大廷,又入五等為助教,納敕不拜。”
韜光
(1).斂藏光采。 漢 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桂兔韜光云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p>
(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圣人韜光,賢人遯世?!?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學(xué) 子陵 遁跡在 嚴灘 ,似 呂望 韜光在 渭川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韜光里巷,處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詩,住 杭州 靈隱寺 ,與郡守 白居易 為詩友。 穆宗 長慶 年間,于 靈隱山 西北 巢枸塢 筑寺,后人名之 韜光寺 ,亦省稱 韜光 。 清 周準(zhǔn) 《宿靈隱寺梵香閣曉起眺望》詩:“行當(dāng)訪 韜光 ,直上松云頂。”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適,朝游 靈隱 暮 韜光 ?!?/p>
徵士
(1).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隱士。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徵士 陳君 ,稟岳瀆之精,苞靈曜之純?!薄段倪x·顏延之<陶征士誄>》:“有 晉 徵士, 尋陽 陶淵明 ,南岳之幽居者也?!?張銑 題注:“ 陶潛 隱居,有詔禮徵為著作郎,不就,故謂徵士。” 唐 皮日休 《奉獻致政裴秘監(jiān)》詩:“ 何胤 本徵士,高情動天地?!?宋 錢惟演 《寄靈仙觀舒職方學(xué)士》詩:“徵士高懷云在嶺,騷人秋思水周堂?!?清 趙翼 《陔馀叢考·征君征士》:“有學(xué)行之士,經(jīng)詔書徵召而不仕者,曰徵士,尊稱之則曰徵君。”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后》:“高吟‘饑來驅(qū)我去……’的 陶征士 ,其時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p>
(2).征求人才。 唐 李頎 《贈別穆元林》詩:“明主日徵士,吏曹何忽賢?”
配食
祔祭;配享?!稘h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武帝 崩,大將軍 霍光 緣上雅意,以 李夫人 配食,追上尊號曰 孝武皇后 。”《南史·臧燾傳》:“ 晉孝武帝 追崇庶祖母 宣太后 ,議者或謂宜配食 中宗 ?!?清 李重華 《道古》詩:“我嗟衛(wèi)道人,曾未預(yù)配食?!?/p>
水仙
見“ 水仙 ”。
亦作“ 水僊 ”。1.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馬承順 《天隱子·神解八》:“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之曰神仙?!?宋 王安石 《小姑》詩:“初學(xué)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馮夷 , 華陰 , 潼鄉(xiāng)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 河伯 。”按,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稱 伍子胥 為水仙; 晉 王嘉 《拾遺記·洞庭山》稱 屈原 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羅江 以死,故后人傳說為水仙。
(2).謂水葬者。 北齊 劉晝 《新論·風(fēng)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國,其親死,則棄尸於江中,謂之‘水仙’。”
(3).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 陶峴 ﹞富有田業(yè),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則汎艚江湖,遍游煙水,往往數(shù)歲不歸…… 吳 越 之士,號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簡稱。 宋 陳亮 《訴衷情》詞:“數(shù)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館》詩:“《水仙》未成調(diào),《廣陵》已絶散?!?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一曲蒼茫奏《水仙》,靈飛鬼嘯一千年?!?/p>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 楊誠齋 云:世以水仙為金琖銀臺。蓋單葉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黃而金色。”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陽、茉莉。”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種水仙無 靈璧 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冰心 《住事·別后》:“﹝一個女子﹞正低頭畫那鋼琴上擺著的一盆水仙。”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水仙》。
董嗣杲名句,寒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