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因讒逐,決去焉能果
出自宋代歐陽修《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歸滁陽》:
吾嘗思醉翁,醉翁名自我。
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
君恩未知報,進退奚為可。
自非因讒逐,決去焉能果。
前時永陽謫,誰與脫韁鎖。
山氣無四時,幽花常婀娜。
石泉咽然鳴,野艷笑而傞。
賓歡正諠嘩,翁醉已岌峨。
我樂世所悲,眾馳予坎軻。
惟茲三二子,嗜好其同頗。
因歸謝巖石,為我刻其左。
注釋參考
自非
(1).倘若不是?!蹲髠鳌こ晒辍罚骸拔ㄊト四芡鈨?nèi)無憂;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nèi)憂?!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白苑谴笸龅乐勒撸毂M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自非 王子晉 ,誰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p>
(2).自覺其非。 唐 韓愈 《復(fù)志賦》:“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p>
讒逐
因讒毀而被放逐。 明 文徵明 《鄉(xiāng)里祭沉都憲文》:“一朝難淹,起領(lǐng)藩牧。直道不回,中遭讒逐?!?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和他視被征召為十分光榮一樣,他也視被讒逐為十分遺憾?!?/p>
決去
辭別離去。決,通“ 訣 ”。多指永別。《漢書·蘇武傳》:“﹝ 李陵 ﹞因泣下霑衿,與 武 決去?!?顏師古 注:“決,別也?!?南唐 尉遲偓 《中朝故事》:“自言年數(shù)已盡,合當(dāng)決去,涕泗而別。” 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 仲仙 曰:‘我甚憐之,未忍決去?!?/p>
歐陽修名句,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歸滁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