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墅稻田黃罷亞,塞垣榆樹老丫叉
出自宋代陳造《次王帥韻后詩呈葉教授》:
業(yè)履冰壺器鏌邪,元戎韜略況儒家。
功名自昔須橫草,南北于今賴灌瓜。
村墅稻田黃罷亞,塞垣榆樹老丫叉。
為公著意收詩稿,傳與中都萬口夸。
注釋參考
村墅
(1).鄉(xiāng)村房舍。泛指村莊、鄉(xiāng)村。 唐 祖詠 《渡淮河寄平一》詩:“天色混波濤,岸陰匝村墅。”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周禮》云:‘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間,多以大樹為社樹,蓋此始也。”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丁志·朱承議》:“ 南豐 朱 氏之祖 軾 ,字 器之 ,就館於村墅,嘗告歸邑居?!?宋 張道洽 《詠梅》:“村墅苔為徑,茅簷竹作籬?!?/p>
(2).村郊別墅。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 種彝叔 , 靖康 初以 保靜 節(jié)鉞致仕,居 長安 村墅?!?/p>
稻田
稻田 (dàotián) 生長水稻的水田 paddy;rice field罷亞
(1).稻名。 唐 杜牧 《郡齋獨(dú)酌》詩:“罷亞百頃稻,西風(fēng)吹半黃?!?宋 沉遼 《村舍》詩:“九月罷亞收,流水滿郊原?!?元 王惲 《平湖樂》曲:“黃云罷亞捲秋風(fēng),社甕春來重,父老持杯十分送?!?清 錢謙益 《再題奚川八景畫卷》詩:“故園門巷長蓬蒿,西風(fēng)罷亞生荊杞。”
(2).稻多貌。 宋 歐陽修 《送梅秀才歸宣城》詩:“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宋 蘇軾 《登玲瓏山》詩:“翠浪舞翻紅罷亞,白云穿破碧玲瓏。” 王十朋 集注引 李厚 曰:“罷亞,稻多貌?!?/p>
塞垣
(1).本指 漢 代為抵御鮮卑所設(shè)的邊塞。后亦指 長城 ;邊關(guān)城墻。 漢 蔡邕 《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 秦 筑長城, 漢 起塞垣,所以別外內(nèi)異殊俗也?!薄段倪x·鮑照<東武吟>》:“始隨 張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輕車 ,追虜窮塞垣。” 張銑 注:“塞垣, 長城 也?!?金 元好問 《發(fā)南樓度雁門關(guān)》詩之二:“總為古來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 隴右 地, 長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長城 號(hào)塞垣, 漢 時(shí)故郡稱 天水 ?!?/p>
(2).指北方邊境地帶。 前蜀 韋莊 《送人游并汾》詩:“風(fēng)雨蕭蕭欲暮秋,獨(dú)攜孤劍塞垣游?!?宋 張?jiān)?《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zhèn)練兵事宜》:“請於塞垣無事之時(shí),抽調(diào)鎮(zhèn)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於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yán)賞罰之?!?/p>
丫叉
交叉。 宋 陸游 《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詩之五:“雙手丫叉出迎客,自稱六十六年僧。”《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殺得宮娥如算子,丫叉尸首不堪聞。” 魯迅 《野草·風(fēng)箏》:“ 北京 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p>
(1).狀如丫形。《西游記》第八回:“﹝妖魔﹞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鉢?!?/p>
(2).樹椏,枝丫。《東周列國志》第liu{1*1}四回:“俗語云:怪樹怪丫叉?!?/p>
(3).特指樹枝分叉的地方?!逗蔚洹返诎嘶兀骸昂鎏ь^見大樹大丫叉里,一隻老烏在上面褪毛?!?/p>
(4).指丫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五回:“丫叉扶上碧樓闌,押住爐煙玳瑁班?!?/p>
陳造名句,次王帥韻后詩呈葉教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涂鴉跳躍豪華版